•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基层风采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最新动态 机电学院】奇“淄”妙想队与国家级非遗传人交流

来源: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3-07-20

2023年7月4日,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奇‘淄’妙想”社会实践队探访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并与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孙云浩先生交流琉璃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首先,孙云浩先生带领队员参观了公司的琉璃工艺品展览馆。琉璃产业主要分为热成型吹制技艺、灯工技艺、雕刻技艺及内画技艺, 博山琉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致的工艺闻名于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专业的调配和烧制,博山琉璃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颜色如红、绿、蓝等,同时也保持了良好的透明度,无论是用于制作摆件、装饰品或是艺术品,博山琉璃都显得更加华丽和高贵,散发出独特的装饰色彩和透净,这正是博山琉璃的魅力所在。

孙氏家族自1917年起制作琉璃,孙云浩先生作为第五代琉璃技术传人一直以传承发展博山琉璃文化为己任,爱美琉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传承单位,专攻琉璃产品的研发、传承与恢复工作,致力于博山传统琉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爱美琉璃的主要目标为国内琉璃艺术品的研发设计,提升博山琉璃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和传承琉璃文化,提高人民对琉璃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承建全国各大琉璃壁画以及琉璃装饰项目,如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大型琉璃壁画项目,潜移默化中向群众宣传博山琉璃,进一步扩大以琉璃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据悉,博山琉璃不同于可批量化生产的南方脱模琉璃,其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吹制、拉制、磨砂、刻花”等多个方面,还要经过取料、粘料、塑型、裹料和再次粘料、塑型等十几道严谨的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道工序都不可逆,这保证了每一件琉璃制品的独特性。

参观展览馆后,孙先生带领队员们进入办公室进行采访交流。队员们纷纷提出心中的疑问,孙先生耐心地回答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采访中,实践队员了解到目前琉璃行业发展的阻力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缺乏技术传承人。学习琉璃烧制技艺需要的时间较长,入行后的前三到五年内作为学徒需要反复实践练习,主要靠师傅传授和自己摸索积攒经验,而要在琉璃行业有一定造诣最少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其次,制作琉璃的厂区属于高温车间,一般温度在五十度到六十度之间,极易烫伤或中暑,工作条件艰苦很难留住青年一代,这导致琉璃技术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第二是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琉璃形态多以“古韵瓶”、“古墩瓶”为代表的大件装饰品,难以运输携带;恢复生产的鸡油黄、鸡肝石、金红等博山名贵色料虽珍稀,但均难以被当代青年所接受。现有的琉璃工艺师傅年龄都在四十到五十岁左右,虽然具备熟练的技艺,但缺乏思维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产品形象设计,和年轻人的思维交汇点与审美观点相差甚远。

第三是琉璃制作工艺复杂,造价昂贵。琉璃与玻璃不同,不能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制作过程完全依赖工匠的制作经验与娴熟的技艺。作为高档手工艺品,难以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在与品牌合作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成本难题导致无法顺利进行,因此难以打开年轻一代市场。目前的博山琉璃正在产业领域尝试进行突破,想尽想办法去解决流离产品制作成本过高的问题,使琉璃产业将会拓展一个巨大的销售领域。

经团队调研发现,淄博烧烤爆火后,对于博山琉璃的人均消费提高50—100元,孙先生表示,淄博烧烤业繁荣对琉璃行业的影响虽不容小觑,但仅凭借短暂性琉璃制品的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带动发展琉璃产业。他表示,琉璃产业发展是一个长线工作,文化的传承依旧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他将继续传承和创新博山琉璃的制作工艺,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的琉璃制品,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团队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让博山琉璃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引领琉璃产业新发展。

而后,队员纷纷提出对琉璃行业未来发展的想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引进数字化项目。使用3D打印技术,摒弃传统琉璃制作过程中相对繁琐的初模环节,提高琉璃的烧制效率。

第二是融合年轻元素。与年轻人更喜欢的元素进行融合发展,如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动漫手办、盲盒等,吸引更多群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目光。创新琉璃产品形式、研发琉璃色彩多样性,逐步把握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积极引进设计人才,将琉璃产品按照年轻群体的喜好发展。

第三是与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将琉璃艺术产品发展成为本省、市、县的图书馆及博物馆等特色文创产品形式,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在毕业季和开学季联合设计制作有学校特色的礼物。

目前,博山琉璃产业正积极与各高校及技师职业院校联合开办琉璃专业,为琉璃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力量。队长于曙瑄表示,琉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期,在古法琉璃这种传统工艺的传承之下必定离不开我们年轻人的支持,博山琉璃的展示不仅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它既是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又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非遗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体现了民族和社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作为青年大学生,实践团队将热情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助力琉璃产业的发展,为琉璃的宣传和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