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精神,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更好地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烟台大学氧化青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9日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的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居民普通话的水平,积极进行推普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载春华秋实。2023年是门源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自治县成立70年来,全县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农牧区经济全面繁荣,农牧民生活显著改善。2023年以来,门源县交通运输行业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快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将“农村公路+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旅游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群众,打造了一批旅游路、景观路、产业路、致富路。激发各乡镇发展“内生活力”,形成经济提速“整合动力”。特别是新时代10年来,门源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如今乡村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加幸福,门源正全力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实践队赴门源县照壁山进行调研,由于当前是旅游旺季,游客量较为庞大,为实践调研提供了便利。在进行实践了解之前,实践队向当地的志愿服务者们了解和学习相关习俗,生活情况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掌握当地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状况及普通话使用、需求情况。


同时,实践队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咨询以及对当地房屋、农场、牧场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参观,初步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普通话普及程度和对普通话的学习需求。
此外,实践队还邀请当地旅客居民填写关于普通话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普通话了解和掌握情况,进而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更好地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

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对于普通话的掌握情况良好,了解较深。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是实现享受精神生活和增强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可以加深各民族之间情感,同时会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基固本。
通过在门源县的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初步了解到当地普通话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还知晓普通话的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烟台大学氧化青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了解群众对于推普工作的需求和建议,加深了实践队员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将有力地助推实践队接下来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