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最美

来源: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19-03-08

我见过世间最美的风景,是一道墙。

我曾到过很多地方,但最能让我觉得不愿提起又不禁提起的那道墙,给我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四年前,我初中毕业,随家人一起开阔眼界。全程自驾游,过丘游,随心游。

当行到一个小山头时,路被封住了,其原因就是半山腰的一座墙倒塌了,墙体上的碎石从山上滚了下来挡住了山脚下的去路。路上的其他乘客怨声载道,骂这无名的破墙毁了大伙的好计划,我们的心情自然而然也被影响到了。

路面非常拥堵,如果往回走,一天也不一定能绕道别的山头,所以只能把路面清理了。在众人焦急等待时,期盼已久的车队终于要将我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了。

土色的墙体被挖掘机一点儿一点儿的铲碎,挖起,放到车厢中。在几小时的工作后,路面终于被清除干净了。

当大家准备上车继续前行时,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蹒跚的朝墙体坍塌下的地方移动过来了。

她颤巍巍的蹲下,盯着地面发呆,喃喃道:“没了,都没了……”有些人已经上车走了,而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决定在当地留宿一晚。一个好像是老奶奶孙女的女孩跑过来喊老奶奶回家吃饭,老奶奶才又一步一步地走了回去。

吃饭时,听当地人说,那个墙是有故事的。

抗战结束后,有很多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因为商人的身份没有被驱逐出去。早些年间,他们还比较安分,过了没几年,他们便开始做不正当交易,卖孩子的,卖内脏的,卖女人的尤其多。当时这个山上的土地几乎都是被一个日本人买走了。农民没有日本人那样黑的心,后来连把卖女儿的合同签了都不知道。据说在当时,老奶奶就是其中一个被卖掉的女儿。

老奶奶家在当时是全村最穷的人家了,而且老奶奶的父亲也因为失足而坠河身亡,到了她十岁的时候都是她和她母亲相依为命。、

有一天,两个人去河边洗衣服,突然,老奶奶大叫:“娘,你看水里躺了个人!”她母亲看着水里的姑娘愣了半天,居然鼓起勇气要去救人。于是她淌着水过去把人拽了上来,发现居然还剩一口气。她说:“这是你和你爹的缘分啊!”

那姑娘醒后,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老奶奶和她的母亲。

后来,那姑娘和他们母女俩成了亲密的好友,经常约着洗衣服,玩耍,做饭,像是一家人一样,谁给谁送东西,都放在那座墙头上,不用告知。无言是最好的默契。

那姑娘就住在那座墙附近,只是她是跟着父亲抱着母亲的骨灰在抗战后搬过来在山上盖了座小房子住下来的,后来父亲也死了,她就把他们一起埋在了墙下,立了两个碑。

老奶奶跟村里人说过,她记得很清楚,日本人来抓人那天,也是在墙头。

让她记得更清楚地是,她不叫尹玉红,她叫刘小云,尹玉红是那位姑娘的名字。当日本人来抓人的那天,很多人才知道,她们把女儿卖了,老奶奶的妈妈也是。

恰巧那天,老奶奶去别的村换小猪仔了。

老奶奶听说全村的人都在那座墙那里,违约的人可能会付出巨额赔款。想到自己母亲那一个弱女子,老奶奶的心里格外不安。

她赶到的时候,一辆辆货车装着一个个女儿走了,她在一辆车上看到了尹玉红。哭声遍地,在角落里,她见到了蓬头垢面的母亲。

母亲说,她险些没命。

母亲还说,尹玉红走的时候,说她在哪里也会过得很好,让她们别担心。

母亲最后说,她潇洒的把名字刻在了写满了女孩子们名字的墙上,只是刻得名字是刘小玉。

后来,每年母女俩过年,都会在桌上摆上四碗饭,哪怕自己没得吃,这四个碗也不能空,因为这是给父亲和尹玉红一家人的。

每当上山,老奶奶和母亲都会去看一下那个墙,都会找到“刘小玉”这三个字,怀念那个为了这一家人在远方过得不知如何的姑娘。

母亲临走前,告诉老奶奶,她当时没有在,日本人以为他们家要毁约,抓着母亲就打,还让她付巨额赔款。还好,尹玉红出来解了围,在登记人名的墙上刻上了刘小玉的名字,以刘小玉的身份,母亲女儿的身份,进入异国他乡,解了一家人的愁。

尹玉红说:“我是在报你们救我的恩。”

母亲对刘小玉说:“这都是我们的缘。

后来,母亲走了,什么事都是老奶奶一个人做了。

每当她和年轻人一起上山到墙上时,都会给他们讲这个故事,都会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人们,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只因某种不知名的感情就付出了自己的一声。那个人,叫尹玉红。

随着时间的推移,墙皮慢慢退化了,当年的名字也都不复存在了。村里想要把墙推倒,进行农村新建设,被老奶奶死命护住了。跟我们聊天的人叹息,说:“这样也好,墙推倒了,也可以进行新的建设了。”我们看见山上微弱的灯光映着的墙的一部分孤单的残垣,竟觉得如此壮美。

第二天,我们又见到了老奶奶,她似乎已经释然了。

可能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愿意为了她们搭上自己的一生,但这座已经不完整的承载了三个人的一生的墙确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上一条: <诗歌>长相守
下一条: <散文>重庆两江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