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 心灵暂居所

来源:外203-1团支部 邹中秋发布时间:2022-04-07

<散文> 心灵暂居所

203-1团支部 邹中秋

书籍在人们心中究竟是什么地位?

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将图书馆看作天堂,每天往返在家和天堂之间,阴天,雨天,乐此不疲。津津有味的跟时空另一端的作者进行着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因为喜欢,可以不管他人的眼光,成为万人中的一位,静坐在图书馆,探索着内心深处的精神。有时因为看到书上的一句话而热泪盈眶,这恐怕是现在社会最缺少的、为数不多的纯洁的精神内核。

在四川甘孜,为了让孩子们看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在一片海拔3700多米的塔公草原上,一位藏族僧人久美建起了一座名叫纳郎玛的图书馆,面对当地居民的质疑,行动成为了最好的反驳,在建造图书馆的同时他自学建筑设计,一点点勾画着心灵之所,一点点搬运着三四百斤的石头,将想象变为现实。19个月后一座令人震撼的图书管屹立在人民的面前。

可能他曾经无数次在脑海中幻想过,孩子们围聚在一起,畅谈万千事物,纵览古今中外。边欣赏窗外雪山的美景,同时也畅想着外面的世界。图书馆仅有的8000本书被捧在孩子们的手里,跟随作者体会不同的人生轨迹。

“虽然身在草原,但心灵链接的是整个世界。”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心灵的暂居所,每每手中捧起一本书,那么新的旅程就此开始,感受其中苦辣酸甜,世事变迁。不断品读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角色,这些经历将像一个个夜间里的萤火虫,带他们跨过黑暗,在白天隐匿起来,但并没有消失,一直在身边默默指引着他们向前。

图书馆就像一座灵魂旅居的地方,栖息了太多经古往今来的心灵,也许悲壮,也许柔情。各种书籍罗列堆叠,形成了一个个宝贵的精神乐园。当每个人走进图书馆,都有着平等的地位。在每一寸方格与方格间寻觅着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一次品读都是彼此的试探,会引起灵魂与灵魂的碰撞,相撞时将会产生无数的回响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或者相同的感觉,但最终都将振奋人心。

上一条: <散文> 致故乡
下一条: <散文> 你好,明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