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暑假结束前,我提前一周订了返校的火车票。出发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厨房就传来抽油烟机的嗡鸣——妈妈前一晚特意说,要煮我最爱吃的糯玉米,让我带着路上当早饭,还反复叮嘱“嫩玉米得煮够二十分钟才甜”。
爸爸比我起得更早,我洗漱时,他已经把行李箱搬到了门口,黑色的拉杆上缠了圈新胶带,是怕我路上磨坏。“东西都齐了吗?身份证放好没?”他跟着我在屋里转,手里攥着个透明塑料袋,袋口系得紧紧的,指尖因为用力,指节微微泛白。我笑着点头:“都齐啦,您昨天都检查三遍了。”他才没再追问,却还是把塑料袋往怀里又揣了揣。
到火车站时,距离发车还有四十分钟。爸爸把行李箱放在候车椅旁,自己却没坐下,总往检票口的方向望。我拉他歇会儿,他才慢悠悠坐下,从怀里掏出那个塑料袋,小心地解开绳结:“你妈煮了六个,三个装你背包侧兜了,这三个你现在吃,还热着。”我接过袋子,掌心立刻传来暖意,原来他一路都把玉米揣在怀里,用体温捂着,就怕凉了影响口感。
剥开第一个玉米,甜香瞬间飘出来,咬下去的瞬间,软糯的口感和熟悉的甜味漫在舌尖——和小时候每个周末早晨,妈妈端上桌的味道一模一样。正吃着,发车铃响了,我拎着行李箱往车厢走,回头时,看见爸爸还站在原地,朝我使劲挥手,蓝色衬衫的衣角被风掀起,他却没顾上拉。
火车开出很远,我把没吃完的玉米装进保鲜袋,指尖还留着塑料袋传来的余温。后来每天早晨在学校食堂看到卖糯玉米的窗口,我都会想起那个清晨的站台,想起爸爸揣在怀里的塑料袋,想起父母没说出口的牵挂——原来不管走多远,他们的爱总像这样,藏在最朴素的细节里,带着家的温度,陪我走过每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