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雪落故乡暖

来源:生243-4刘晓发布时间:2025-11-13

北方的冬天,风像刀子似的刮过胡同,可我记忆里的北方,从来不是冷的。因为有奶奶的灶台,有爸爸的棉袄,有那浸在烟火气里的亲情,把严寒都焐成了暖。

奶奶总说“民以食为天”,她的灶台就是家里的“能量站”。天还没亮透,她就蹲在灶前,用粗糙的手把玉米糁子搅进滚开的锅里,白汽扑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像给她罩了层柔光。我趴在灶边等,看她把贴饼子往灶膛边一贴,不一会儿,玉米面的焦香就钻进鼻子里。她总把最焦脆的那块给我,自己啃着没什么滋味的芯子,还说“奶奶就爱这口”。后来才懂,那不是爱芯子,是她把甜和暖都往我碗里堆,自己嚼着生活的粗粝。

爸爸的爱,藏在那件厚厚的棉袄里。北方的雪一下就是半尺深,我上学的路总被冻得硬邦邦。每天清晨,他把我裹进他的旧棉袄,自己只穿件单衣在前面开路。他的肩膀宽宽的,步子迈得又大又稳,我缩在棉袄里,听着他踩雪的“咯吱”声,闻着他身上淡淡的烟草和雪花的味道,觉得再大的风也钻不进来。有次棉袄扣子掉了,他熬夜用粗线缝,针脚歪歪扭扭,却把我的整个冬天都锁在了暖和里。

北方的亲情,就像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不声不响,却把根扎得极深。奶奶的灶台烧了一辈子,烧出了烟火里的牵挂;爸爸的棉袄穿了许多年,穿出了沉默中的守护。后来我离家远了,北方的雪再大,也有人在老屋里等我;风再冷,想起那灶台的暖、棉袄的厚,心里就焐得发烫。

这就是北方的亲情啊,像高粱酒一样烈,又像热炕头一样暖,把我这棵小苗,牢牢拴在故乡的根上。

上一条: <散文>生命如炬
下一条: <散文>山的语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