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尺素传情,心寄家山

来源:法241-3王忠敏发布时间:2025-11-11

晚风穿过图书馆的落地窗,将书页掀动出细碎的声响。案头那封叠得整齐的家书,墨香混着阳光的味道,让伏案疾书的我忽然想起,离家求学的日子里,最暖的慰藉始终来自千里之外的家山。

初入大学时,总带着少年人的莽撞与热烈,一心想挣脱羽翼的庇护,去闯荡属于自己的天地。第一次视频通话时,母亲捧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反复叮嘱着 “按时吃饭”“注意保暖”,父亲则在一旁故作镇定地补充 “多去图书馆”,眼角的笑意却藏不住牵挂。那时的我急于分享校园的新鲜事,没留意母亲鬓角新增的白发,也未察觉父亲眼角加深的纹路,只当亲情是理所当然的港湾,却忘了这港湾也需要用心呵护。

日子在课堂与社团间流转,青春的激情在求知与探索中燃烧。运动会上奋力冲刺时,脑海中闪过父亲陪我晨跑的身影;辩论赛唇枪舌剑时,耳畔回响着母亲 “沉着冷静” 的鼓励。那些藏在行囊里的腌菜、寄来的保暖内衣、深夜发来的 “早点休息” 的信息,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原来亲情从不是束缚,而是底气,让我们能毫无顾忌地追逐梦想,也让我们在疲惫时,总有可归的彼岸。

某个周末整理书架,翻出儿时的日记本,扉页上是母亲工整的字迹:“愿你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 忽然读懂,父母的爱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藏在岁月缝隙里的细碎关怀。他们允许我做追风的少年,也默默在身后为我撑起一片晴空;他们尊重我选择的人生道路,也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家,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

如今的我们,在象牙塔里汲取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带着父母的期盼与牵挂,勇敢地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我们懂得了报喜不报忧时的体谅,学会了视频通话时主动询问他们的近况,更明白了成长不仅是独当一面的勇气,更是懂得反哺的担当。

月光漫过窗台,将家书的影子拉长。当代青年的激情与活力,不仅在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更在于对亲情的珍视与传承。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我们必将步履坚定,不负韶华,不负家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