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学会了发表情包。
是一个傍晚,我正被部门面试搅得心烦意乱,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硕大无比的、金光闪闪的“加油”二字,下面还配着一个旋转的、像素粗糙的动画拳头。那样直白,那样笨拙,甚至带着点属于上个网络时代的土气。我一怔,随即,一股暖意从心底漫上来,竟将方才的焦躁冲淡了不少。
我回她一个时下流行的蓝豆表情,她很快又发来一朵不断开合的、红艳艳的牡丹,配着“恭喜发财”的立体艺术字。我们的对话,就在这两套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间,缓慢而艰难地进行着。她的表情库,像一个陈列着旧时信物的博物馆,满载着我认为早已过时的关切;而我的,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万花筒,充斥着只有同辈才能心领神会的暗语。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教她使用手机支付的情景。我指点着屏幕上那些彩色的图标,语气里或许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属于数字原住民的优越与不耐。她凑得很近,花白的头发在屏幕光里泛着柔和的银泽,布满纹路的手指在光滑的玻璃屏上迟疑地滑动,像一个初次闯入迷宫的孩童。她问得仔细,我答得匆忙。那时的我,觉得她的世界,迟缓得有些格格不入。
直到那个土气的表情包出现。
我忽然明白了,那笨拙的牡丹与闪光的字体,于她而言,并非落伍,而是一场郑重的、小心翼翼的奔赴。她是在用她所理解的最热烈的方式,试图涉过那条由数据构成的代际之河,来触碰我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总以为激情是征服远方,活力是颠覆传统。我们奔跑得太快,快得几乎要忘记,身后一直有一道目光,在努力地学习我们创造的新语言,调整着他们早已僵硬的步履,只为了能向我们的世界,再靠近一点点。
我将那个金光“加油”存了下来。它安静地躺在我的收藏夹里,在一众诙谐的贴图中,显得那么突兀,又那么珍贵。它不再是一个表情,而是一片由像素构成的、沉默的海。海的彼岸,是姥姥用她全部的耐心与爱,为我点亮的一座古老的灯塔。
光虽朴拙,却足以照亮我所有乘风破浪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