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常有春风化雨之人,于我而言,周玉兰老师便是那缕不期而遇的春风。她个子不高,却蕴藏着东北黑土地般的豪迈与力量;她年届中年,眼中却始终闪烁着比青年更炽热的光亮。当工程图学的线条遇上她生命的轨迹,便绘就了一幅严谨而温暖的育人画卷。
周老师个子不高,但站在讲台上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她来自东北,言语间带着黑土地特有的爽利与温度。每逢她的课,课前十分钟必闻其声:“同学们,交手机了!”这声提醒成了我们每周不变的仪式。在其他课堂手机成灾的年代,她固执地守护着三尺讲台的尊严。有人低头打盹,她会停下讲课,不急不恼却字字千钧:“抬抬头,知识比梦好看。”渐渐地,我们习惯了上课前主动交手机,习惯了45分钟的全神贯注。原来,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而是在约束中找到飞翔的方向。
而她的课堂,远非刻板的训诫。工程图学,这门被无数学生视为畏途的学科,在她那里变得生动可触。她讲解投影规律,仿佛在拆解空间的密码;她演示零件测绘,如同与机械进行一场沉默的对话。虽不能妄述其言,但记得她挥手之间,复杂的立体结构便跃然板上;她笑语之中,艰涩的国标规范也变得亲切起来。课后,常见学生围聚求问,她立于其中,耐心点拨,直至暮色染窗。那情景,恍若一幅“弟子问仁”的现代图景,只是手中的竹简换作了图纸,不变的是师者传道授业的那份赤诚。
时光如尺,丈量着成长的轨迹。周玉兰老师以她不高大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追求精确、崇尚认真的天空。她教会我们的不仅是识图绘图、操作软件,更是一种态度——对学术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对学生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