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轮辙里的时光长歌

来源:外241-4魏菀发布时间:2025-10-16

祖父的铜烟壶里,总飘着骡车碾过青石板的记忆。那时村口的土路晴时起尘,雨时泥泞,他家的骡车钉着铁瓦轮,载着赶集的乡邻吱呀作响地穿过晨雾。我曾在他的讲述里触摸到木辕上的包浆,那是无数双手握出的温度,也是古人"陆行乘车,水行乘船"的生活注脚。运河边的纤夫号子远了,独木舟演化的乌篷船仍在水乡摇曳,桨声欸乃里,藏着华夏先民"刳木为舟"的最初智慧。

绿皮火车的汽笛声,是父辈记忆里最清晰的时代音符。高铁司机涂锦铭的故事里,有过时速七十公里的颠簸旅程——车厢里混着方便面与汗水的味道,过道挤得转不开身,有人甚至蜷在行李架上休憩。而如今,当动车组以四百公里的时速呼啸而过,昔日两天的路程缩短至一小时。网上订票、扫码点餐取代了彻夜排队,干净的车厢里,窗外的风景成了流动的画卷,这疾驰的"中国速度",是科技写给时代的答卷。

智能红绿灯已在城市路口悄然上岗,AI算法如同隐形指挥官,根据车流量秒级调整信号时长,让"绿波带"串联起畅通的行程。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在街头渐次铺开,取代了冒黑烟的旧卡车;无人机穿梭于乡村配送物资,将古道上的驼铃声甩在身后。这些变化里,有对效率的追求,更有对绿色的向往——就像福厦高铁跨海而过时,既突破了地理的阻隔,也守护了生态的完整。

站在江边回望,独木舟的涟漪与高铁的声波在时空里交汇。未来或许会有磁悬浮列车穿梭于城市之间,自动驾驶汽车让出行更从容,甚至低空飞行器会打开三维交通的新维度。但不变的,始终是人类跨越山海的渴望

从木轮到磁悬浮,从桨楫到智能引擎,交通方式的迭代里,藏着文明前行的密码。那些轮辙与波痕,不仅丈量着空间的距离,更镌刻着时光的印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铺就一条生生不息的道路。

上一条: <散文>巷尾的糖炒栗子
下一条: <散文>象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