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墨香漫卷少年时

来源:食242-1孟宇航发布时间:2025-10-16

晨光漫过教学楼的玻璃窗,在摊开的书页上洇出暖金的光斑。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我总想起初入图书馆的那个午后——木质书架高耸如林,阳光穿过雕花窗棂,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书脊照得发亮,风里飘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那是我与文字世界的初遇。

高中教室的灯光,总在晚自习时亮得格外温柔。记得为解一篇《兰亭集序》,我和同学围在课桌旁争论“之”字的用法,笔尖在草稿纸上反复勾划,直到暮色漫进教室,才在老师的点拨下恍然:原来王羲之笔下的“之”,藏着山水间的流动气韵,也藏着人生俯仰的哲思。那时的我们,像一群逐光的小兽,在文言的沟壑里跋涉,在诗词的星河里打捞,哪怕只是读懂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都能收获满胸腔的欢喜。

也曾在运动会的间隙,躲在树荫下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文字里的昆明雨季、端午鸭蛋、胡同里的栀子花,忽然让喧嚣的操场安静下来。原来文字不仅是课本里的铅字,更是能装下烟火与诗意的容器——它可以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让失意时的我重拾底气;也可以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让离家求学的我读懂沉默的牵挂。那些跃然纸上的故事,渐渐成了我成长路上的灯塔,在迷茫时照亮方向,在疲惫时给予温暖。

如今再翻旧时的读书笔记,扉页上稚嫩的批注、页边折起的褶皱,都成了珍贵的印记。我终于明白,“学子文海”从来不是一场孤独的航行:是课堂上与老师的思想碰撞,是课间与同学的热烈讨论,是深夜台灯下与作者的跨时空对话,这些点滴汇聚成墨香,浸润了少年时光。

合上书本,窗外的晚霞正染红河面,一如书中描写的“半江瑟瑟半江红”。原来文字早已融入骨血,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时,能读懂星河的浪漫;在脚踏实地时,能怀揣诗意的远方。这漫卷的墨香,终将伴我们走过岁岁年年,成为青春最珍贵的馈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