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文化自信,擎起民族精神之旗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6-19

当晨钟穿越千年的风沙,在紫禁城的檐角回荡;当敦煌壁画的色彩于数字光影中流转重生;当《只此青绿》的水袖拂过华夏文明的脉络——文化自信,正以磅礴之势,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它是历史的馈赠,是精神的脊梁,更是民族走向未来的底气。

溯源文化长河,五千年文明是最坚实的根基。从良渚玉琮的纹理中,我们触摸到先民对天地的敬畏;在《诗经》的“关关雎鸠”里,听见农耕文明的温柔絮语;于青花瓷的釉色间,窥见东方美学的典雅含蓄。这些文化符号,不仅是岁月的印记,更是民族精神的DNA。

文化自信,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度唤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这些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基因,在当代社会绽放新的光芒。在塞罕坝的林海中,三代人用汗水诠释“绿色发展”的传承;在北斗卫星的组网里,科研团队以创新续写“自力更生”的传奇。

更令人振奋的是,文化自信正以开放包容之姿拥抱世界。从“一带一路”上的文明互鉴,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盛宴;从孔子学院传播的“和而不同”理念,到TikTok上汉服、民乐的“圈粉”热潮——中华文化不再是孤芳自赏的“盆景”,而是与世界对话的“森林”。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出去”,既坚守本根,又吸纳精华,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东方智慧。

文化自信,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风骨。它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锚定航向,在世界的舞台上舒展羽翼。当我们以文化为笔,绘就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以自信为墨,书写文明传承的时代华章,中华文化必将在新的征程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照亮人类文明的璀璨星辰。

上一条: <诗歌>颂祖国
下一条: <散文>烟园晨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