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以跋涉为舟赴星辰之约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4-16

浙江宣传新年献词中的登山意象,恰似人生最生动的隐喻。我们背负行囊穿行于层峦叠嶂之间.脚下的每一道褶皱都在丈量生命的深度。当汗水浸透衣襟时,或许我们会疑惑峰顶是否存在,但那些被脚步丈量过的时光,终将在某个清晨化作破晓的星光、照亮通往理想的道路。

人类文明的丰碑总是镌刻着坚持者的名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宏愿,却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这个被命运折断翅膀的史官,在暗无天日的牢狱里笔耕不辍十八载,将屈辱化作墨汁,把苦难写成史书。当《史记》的竹简在长安城里传阅时,那些被鲜血浸透的文字,终于在历史的星空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敦煌莫高窟的画工们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在幽暗洞窟中穷尽一生描绘飞天,用朱砂与青金石勾勒出超越时空的美。这些无名的艺术家或许从未见过洞外的阳光,但他们的作品却让中华文明在丝绸之路上永远璀璨。

成长的真谛在于将苦难锻造成攀登的阶梯。徐霞客用三十四年光阴丈量九州山河,从雁荡山的云雾到金沙江的浪涛,从黄山的奇松到华山的险径,每一道伤疤都是生命的勋章。当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下不探奇,不知天地之大“时,那些风餐露宿的艰辛早已化作滋养灵魂的甘露。屠呦呦团队筛选2000余种中草药,在190次失败中寻找青蒿素的踪迹,这种“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坚持,最终让中国医学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绽放光芒。正如古希    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看似永无止境的推石上山,实则在重复中完成精神的升华。

生命最动人的风景,往往出现在坚持的转角处。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石油”,当时被视为“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的无用之物,而今天已成为驱动现代文明的血液。那些在实验室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石油”,当时被视为“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的无用之物,而今天已成为驱动现代文明的血液。那些在实验室里重复实验的科学家,在农田里培育良种的农学家,在航天城里调试代码的工程师,何尝不是现代版的普罗米修斯?当我们看到量子卫星划破苍穹,听到火星车传回的声音,闻到杂交稻穗的清香,这些时刻都在诉说:所有的跋涉都不会白费,所有的坚持终将开花结果。

站在人类文明的长河边回望,从甲骨文到活字印刷,从烽火台到5G基站,从敦煌壁画到数字艺术,每一次跨越都需要突破重重关山。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吟唱穿越千年,依然在耳畔回响。当我们以坚持为舟,以成长为奖,终将在人生的长河中抵达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时光,终将化作银河中的点点繁星,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