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学子文海
首页 >> 正文

<散文>故乡的原风景—醉翁亭

来源:外国语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3-15

刚放寒假,就迫不及待地回老家,爬琅琊山,去看看记忆里的醉翁亭,去重新感悟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与文人墨客的笔触。

细雨蒙蒙,我踏着青石板路向醉翁亭走去。石阶上爬满了青苔,湿漉漉的,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远处的琅琊山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一幅水墨丹青。

亭前的古梅依旧,枝干虬曲,树皮斑驳。记得儿时常与玩伴在此嬉戏,攀着梅枝荡秋千,惊得花瓣纷纷扬扬。如今梅树更显苍劲,枝头却依然绽放着洁白的花朵,暗香浮动。伸手轻抚树干,粗糙的触感让我想起祖父布满老茧的手掌。

走进亭中,抬头可见欧阳修亲笔题写的"醉翁亭"三字,笔力遒劲,墨色如新。石柱上的楹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依稀可辨。我倚栏而立,听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恍惚间仿佛听见了千年前文人墨客的吟咏声。

亭后的酿泉依旧清澈见底,泉水叮咚,如鸣佩环。蹲下身,掬一捧泉水,凉意沁人。记得小时候,祖父常带我来此取水煮茶,说这泉水泡茶最是甘甜。如今祖父已逝,唯有这泉水依旧流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细雨渐歇,夕阳穿透云层,为醉翁亭镀上一层金边。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惊起一群白鹭,掠过琅琊山巅。我站在亭中,望着这熟悉的景致,忽然明白,醉翁亭不仅是一座亭子,更是滁州人心中永远的乡愁。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寄托着游子对故土的眷恋。

暮色渐浓,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醉翁亭。回首望去,亭影婆娑,与琅琊山融为一体,在暮霭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永恒的水墨画卷。醉翁亭,这座千年古亭,不仅是一处名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滁州的山水,守护着滁州人的记忆与乡愁。

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醉翁亭,这座承载着无数记忆的古亭,将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起醉翁亭,想起琅琊山,想起酿泉的叮咚声,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力量。醉翁亭,不仅是一座亭子,更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上一条: <散文>济南的春
下一条: <散文>海畔书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