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环材学院 张光棕】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22

我们烟台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城塑-乡缮”的成员来到沂源县,深入了解了地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农业生产中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力量,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深入思考。

走进沂源县的农田,映入眼帘的是覆盖着各种颜色地膜的田地。从远处看,这些整齐排列的地膜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将大地装点得格外壮观。通过当地农民和技术人员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地膜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水分,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根据材质、功能以及应用场景的不同,地膜主要分为普通塑料地膜、可降解地膜、黑色地膜和银灰色地膜等多种类型。

普通塑料地膜以其成本低廉、耐用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使用。然而,其难以降解的特性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废弃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仅影响耕作,还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甚至危及生态平衡。这让我意识到,虽然普通塑料地膜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它的长期使用必须建立在科学回收和合理处理的基础上,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可降解地膜则展现出了更为环保的优势。这种新型材料能够在一定时间后自然分解,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尽管目前可降解地膜的成本较高,推广存在一定难度,但从长远来看,它无疑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听到这里,我内心充满了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可降解地膜会逐渐普及,成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除了材质上的差异,不同颜色的地膜也有各自独特的用途。例如,黑色地膜具有良好的遮光效果,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银灰色地膜则因其反光性能被用于驱赶蚜虫等害虫。这些设计精巧的地膜让我感叹农业科技的智慧,同时也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每一种地膜的选择都需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作物以及实际需求,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益。

参观过程中,一位年长的农民伯伯向我们讲述了他几十年来使用地膜的经历。他说,刚开始接触地膜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新鲜事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尝试。没想到这一试,竟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耕作方式。“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最多收七八百斤,用了地膜之后,产量翻了一番!”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但同时,他也坦言,这些年因为大量使用普通塑料地膜,村里的一些土地已经出现了板结现象,“现在我们也在学习怎么更好地清理旧膜,尽量减少对土地的伤害。”

这段对话让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看到了地膜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它帮助农民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另一方面,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技术的应用都需要权衡利弊,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实践还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当我们站在田间讨论问题时,每个人都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关注地膜的技术细节,有的则聚焦于环境保护的宏观层面。通过交流和碰撞,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增强了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有义务用自己的知识和行动,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回程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今天的所见所闻。从普通塑料地膜到可降解地膜,从增产增收到生态保护,这一切都在提醒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向着高效、环保的方向迈进;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接受新技术,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这次沂源之行,不仅让我学到了关于地膜的专业知识,更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农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付出一点努力,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田野焕发新的生机,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 附件【IMG_8409.jpg】已下载
  • 附件【IMG_E8456.jpg】已下载
  • 附件【IMG_8445.jpg】已下载
  • 附件【IMG_8442.jp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