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的实践活动已画上圆满句号,回首此次实践,我深感收获累累,获益匪浅。
首先,我们认真聆听了王换于的事迹。讲解员讲述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用自家织布机衣服来裹八路军伤员的动人故事,将沂蒙人民对军人子弟的深厚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沂蒙人民为为革命事业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转过展区,一组群雕让脚步顿住。妇女们踮脚托举门板搭浮桥,孩子趴在石碾上给战士递干粮,老人把最后一把种子塞进军粮袋。这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有了具象的模样。此外,最让人心头震颤的是一面“手印墙”。深浅不一的手印里,是绝不泄露秘密的印证和誓言,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灵魂迸发的信仰力量。
走出纪念馆,那些托举门板的身影仍在心中挥之不去。纪念馆中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军民一心的磅礴力量和坚定不移的信仰,那是由无数平凡人的牺牲与坚守写就而成的历史丰碑。也让我看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看到了革命迸发的极致力量。
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壮烈,更是将精神的灯塔。我们必定继承先辈的遗志,将内心的震撼转化为实干的力量,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各个战场上奋发有为,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