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烟台大学筑梦启航支教队在烟台市福山区臧家庄的支教活动进入第二天。队员们以经典诵读厚植文化根基,以代码课程启迪科学思维,让知识与品格在夏日课堂中共同生长。

清晨阳光漫过窗台时,经典诵读课已伴着书声开启。贺晓晨将《满江红》化作可触的教学场景:黑板左侧“少年头”与“白首”的水墨简笔形成对比,旁侧“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批注,如钥匙般打开理解历史豪情的门。“就像璞玉需雕琢成器,少年时光要珍惜方能有成。”她的讲解让古老诗句与孩子们的生活产生共鸣。
诵读声从零散渐成浑厚洪流。读到“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前排学生攥紧拳头,指节泛白,似要握住千年前的壮志;后排女生轻晃身子,眼神悠远,如随诗句穿行历史。背诵展示环节,男孩昂首诠释“怒发冲冠”的激昂,引全场掌声;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以清亮嗓音演绎“莫等闲”的紧迫,让听课队员点头称赞。猜成语环节,“兵器与书籍”的谜面点燃讨论,从“剑胆琴心”到“经纬天下”,答案渐触英雄品格核心。“岳武穆用诗词明志、以刀剑卫国,这种风骨正是你们要传承的脊梁。”贺晓晨总结时,黑板边缘已写满孩子们想出的成语,每个词语都凝着思考的光。

午后代码课上,张恩光用比喻打开数字世界的门。投影仪上的代码被称作“数字精灵的舞蹈”,解释“printf”函数时,他笑言:“这就像把心愿写成密码,电脑会读出答案。”实操环节,键盘敲击声密如夏雨,孩子们紧盯屏幕,眼里闪着专注。一名学生因代码报错急得鼻尖冒汗,辅助教师俯身轻指:“这个分号就像句末的句号,少了它程序就‘说不完话’了。”错误修正瞬间,屏幕弹出的“Hello World”让孩子们惊叹,有人兴奋拍手又赶紧捂住嘴。“代码是写给未来的诗,你们正在写第一行韵脚。”张恩光感慨道。下课铃响后,仍有学生不舍离开,或调试程序,或请教新指令,眼里满是探索渴望。

暮色中,学生们离开时或背诵《满江红》,或讨论编程收获。支教队员仔细整理教案,这些细致调整藏着对知识传递的敬畏,为次日教学积蓄新能量,让这份教育之约在夏日里持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