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外国语学院】以热忱之心,续实践篇章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8

第二天的晨光温柔地铺在烟台市博物馆的石阶上,我们实践团队准时集结在馆前。经过第一天的历练,大家少了几分生涩,多了些许从容,心中满怀对新任务的期待——今天,我们将在博物馆门口负责指导取票,在服务台协助游客寄存物品。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同样是连接游客与历史文化的重要纽带。

开馆时间刚到,陆续有游客前来。一位带着老花镜的老爷爷站在自助取票机前,手指在屏幕上犹豫着,显然不太熟悉操作流程。我立刻上前,轻声说:“爷爷,我来帮您吧。”随后一步步引导他选择参观时段、输入身份证号,看着票单顺利打印出来,老爷爷笑着连声道谢:“现在的机器真方便,多亏了你呀孩子。”这声感谢,让我真切感受到细微帮助带来的温暖。

 在指导取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小状况。有游客忘带身份证,急得团团转;有一家人想取团体票,却不清楚预约规则。我们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耐心讲解补救办法——忘带身份证的可以通过“电子身份证”扫码取票,团体票需由预约人统一操作。看着游客们顺利拿到票,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我们的节奏也愈发娴熟。

临近中午,博物馆内人流渐密,服务台的寄存工作忙碌了起来。一位妈妈手里抱着孩子,还拎着好几个购物袋,额头上渗着细汗。“您好,我能把这些行李寄存在这儿吗?”她轻声问道。我赶紧接过袋子,按照流程登记信息、发放寄存牌,还顺手帮她把婴儿车也妥善安置好。“太谢谢你了,这下轻松多了!”她感激地说。其实,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帮游客寄存沉重的行李箱、看管暂放的背包、提醒大家寄存物品的注意事项……每一次弯腰接过物品,每一次仔细核对信息,都是在为游客的安心参观保驾护航。

午后的阳光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窗,照在服务台的登记本上。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能看到每一位游客的笑脸。今天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的瞬间,却在一次次的指引、接过、递出中,让我们明白了“服务”二字的分量——它藏在耐心的解释里,躲在及时的帮助中,更体现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心意里。

结束一天的志愿活动时,夕阳为博物馆镀上了一层金边。回想这一天,我们不仅熟悉了博物馆的服务流程,更在与游客的互动中,体会到平凡工作的价值。明天,我们还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在传播历史文化的路上稳步前行,让更多人在博物馆里读懂烟台的故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