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王文菲】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3

7月18日,烟台大学青春广场的阳光与五教的静谧交融,为这场跨越数日的红色实践之旅,写下了充满力量与思考的注脚。回顾这段历程,从触摸历史的温度,到唱响精神的旋律,再到探寻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联结,每一步都让红色精神在我们青春的土壤里,扎根得更深、生长得更旺。

回溯实践的足迹,从博物馆里陈列的红色文物,到烈士陵园中矗立的墓碑,历史的厚重感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在博物馆,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文件、锈迹斑斑却依旧锋利的武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泛黄的手稿上,字迹或许已经模糊,但字里行间的信念与执着,却穿越时空,直直叩击我们的灵魂。而烈士陵园里,整齐排列的墓碑,像一个个沉默却坚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土地。站在墓碑前,轻轻擦拭碑面上的灰尘,我们仿佛能看见先辈们年轻却坚毅的面庞,听见他们为了家国大义毅然赴死的誓言。这些经历,让红色历史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场景,在我们心底烙下深刻印记,让我们懂得,红色传承,是对苦难历史的铭记,更是对先辈初心的接续传承,提醒着我们,和平与幸福的背后,是无数人的牺牲与奉献。

学唱红色歌曲的环节,无疑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当《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仿佛能看见抗日志士们在黄河岸边奋勇杀敌的身影,那是民族危亡时刻,中华儿女发出的怒吼与抗争;当《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流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又把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与守护之意,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我们齐声高唱,歌声在青春广场上空回荡,胸腔里震荡的不只是旋律,更是先辈们披荆斩棘的勇气、对信仰至死不渝的执着。这歌声,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红色基因的密码,让它穿透岁月的屏障,在我们年轻的血脉里奔涌、沸腾。它提醒着我们,即便身处和平年代,这份热血与担当也不能褪色,青春的我们,应当扛起传承的旗帜,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在探究红色文化与实体产业交融的过程中,我们更是发现了红色精神强大的时代生命力。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让曾经沉寂的革命旧址成为热门 “打卡地” ,游客们在参观游览中,触摸历史、感悟精神,同时也为当地乡村带来了人流、激活了经济。那些依托红色资源发展起来的民宿、特色小店,不仅承载着红色记忆,更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而当红色精神融入企业发展,又化作了员工们 “敢拼敢闯、为国奉献” 的动力源泉。企业将红色故事融入文化建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奋斗者,在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道路上勇毅前行。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红色文化绝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灯塔,更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引擎。它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基石,为产业发展注入灵魂,让 “红色 +” 模式成为乡村振兴、企业腾飞的新赛道,让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结出了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硕果,也让我们明白,传承红色文化,同样可以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绽放出属于当下的光彩。


这场红色实践,于我们而言,是一场青春的觉醒与蜕变。它让红色信仰从抽象的概念,真正落地成为指引我们行动的旗帜。我们不再觉得 “传承红色精神” 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清晰地意识到,它就藏在我们讲述红色故事时的每一句话里,落在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的每一步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双重使命 —— 既要做红色火种的传递者,用新媒体的力量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人看见信仰的力量,让红色精神在网络时代、在年轻人群体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要做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从先辈们身上汲取的勇气与担当,融入到学业的钻研、事业的拼搏中,在各自的领域里勇挑重担,以青春之我,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我们愿以青春为舟,载着红色精神的星辉,驶向更辽阔的远方。无论是在校园里深耕学问,还是未来走向社会、投身不同行业,都将把这份从实践中收获的红色力量,化作前行的动力。让先辈们的热血与理想,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澎湃成推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传承里,永远鲜活、永远滚烫,成为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不灭灯塔。

这场红色实践之旅,是结束,更是新的开始。它让我们青春的底色里,永远融入了红色的炽热与担当,也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这代青年接力传承、奋勇向前,红色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