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编译未来社会实践队在青华社区开展了科学小实验宣讲活动,通过五项精心设计的科学小实验,为社区的小朋友们普及基础的科学知识。活动以“原理讲解+现象展示”为核心,将物理、化学领域的抽象原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实验过程,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知。
活动伊始,秦路宇率先开展酚酞变色实验。在透明玻璃试管中,无色的酚酞溶液随着碱性液体的滴入逐渐转为粉红色,清晰的色彩变化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化学世界中物质反应的奇妙,也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对“变化”的认知基础。
紧接着,武慧敏的“泡沫大爆发”实验掀起小高潮。洗洁精、小苏打与醋在杯中经搅拌后,迅速发生反应,大量泡沫喷涌而出,从杯口漫溢而下。这一动态过程不仅展现了酸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特性,更让孩子们看到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能量释放,将抽象的“化学反应”具象为生动的视觉体验。
随后,赵玉玲演示的“飞而不落的气球”实验转向物理领域。鼓风机斜向上的气流中,气球圆环稳稳悬停,看似违背重力的现象背后,是伯努利原理的巧妙应用,通过调整风力与角度,反复展示气球的平衡状态,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感知流体力学中“力与平衡”的存在。

面粉大爆燃实验则将安全事项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赵曼羽将燃烧的蜡烛置于铺满面粉的烧杯底部,用吸管向底部吹气,扬起的面粉遇火瞬间爆燃。在短暂的火光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粉尘燃烧的特性,还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警觉。
最后,本次活动以马德堡半球实验收尾。讲解完大气压强的原理后,张家恺把抽去空气的两个半球紧密贴合,让志愿者与小朋友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拔河运动,但最终也无法将两个半球分开,重新通入空气后,两个半球却能轻松分离。通过这一对比鲜明的实验,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了大气压的存在,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从化学物质的色彩变化到物理力的平衡展现,五项实验层层递进,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此次活动通过多样化实验,将科学原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既丰富了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也以实践的形式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体现了社会实践在科普教育中的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