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我们以实践为舟,穿梭于女王山凤凰公园的翠影之间,徘徊在蓬莱秘密县委旧址的历史余韵里,收获了一段满溢触动与思索的旅程。
踏入女王山凤凰公园,第一眼便被那片澄澈的绿意捕获。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在青石板小径上勾勒出斑驳的光影,像是大自然随手绘就的艺术。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身旁的草木肆意生长,每一片叶子的颤动、每一缕微风的轻吟,都在诉说着生态的蓬勃。途中邂逅的小亭,静静伫立在山腰,承载着村民休憩谈天的烟火;偶遇的溪流,潺潺流淌,为山林增添灵动韵律。
这一方山水,让我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了具象化的认知。它不仅是村民日常的 “生态氧吧”,更是乡村发展的宝贵家底。在与公园管理员交流中,我了解到费东村如何在守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逐步开发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让村民的 “钱袋子” 鼓起来。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并非割裂的命题,而是可以相互滋养、协同推进的共生体。作为物电学院的学生,我开始思索,能否运用专业知识,为乡村生态资源的数字化展示、智能化管理出份力,让这片绿水青山更好地 “讲好故事、留住游客、带动发展” 。
如果说女王山凤凰公园是费东村的生态名片,那么蓬莱秘密县委旧址便是其红色灵魂的栖息之所。跟随村委会领导的脚步,推开那扇承载历史厚重的门,时光仿佛瞬间倒回。昏暗的光线里,旧桌椅、老文件箱静静陈列,墙上的史料展板,以图文交织的方式,还原着革命先辈们的斗争轨迹。
听着讲解,那些在隐秘战线上的故事,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眼前铺展: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在狭小的房间里研讨革命策略,面对敌人追捕时的冷静与无畏…… 当目光触及展柜中那有些褪色的红袖标、磨得发亮的通讯工具,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崇敬,在心底翻涌。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曾见证过怎样的热血与牺牲,又曾承载过多少对胜利的期盼。
在旧址的一间小屋里,村委会领导指着墙上的照片,讲述着当地革命志士的生平。他们中有年轻的学生,为了理想放弃安逸;有质朴的农民,为了信仰扛起钢枪;还有隐秘的情报员,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传递关键信息。他们身处险境,却从未动摇对党的忠贞、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为了让后人能过上好日子,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 村委会领导的话,字字沉重,却又充满力量。那一刻,我对 “初心” 与 “使命” 有了穿透岁月的理解 —— 先辈们的初心,是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他们的使命,是在黑暗中点燃火种,哪怕牺牲自我,也要照亮未来的路。
对比当下,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先辈们奋斗而来的成果,更应传承这份红色基因,将其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从旧址走出,阳光洒在肩头,却感觉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尤其是物电学院的学子,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联结。或许我们无法如先辈般在枪林弹雨中拼搏,但可以在科研探索中追求创新,在服务社会中践行担当,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闪光。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费东村的实践经历,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成长的锚定。它让我懂得,春的意义不仅在于汲取知识,更在于躬身实、担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