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计控学院 吴文琳】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9

716日上午九点开始,在冶头南村投身数字反哺下乡,让我对“帮助”与“成长”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们总以为是带着先进的数字技术去照亮乡村老人的生活,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上了深刻的一课——原来数字反哺从来不是技术的单向传递,而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情感对话,是两个时代的人在数字浪潮中相互搀扶的温暖旅程。

老人们面对智能手机时的眼神,藏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有深深的渴望,渴望通过这块小小的屏幕,拉近与远方亲人的距离。他们学用微信视频,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想亲眼看看孙子长高了多少,听听在外务工的儿女有没有好好吃饭;他们想学用地图导航,不是为了远行,而是想知道孩子所在的城市是什么模样。那些在我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操作,在他们颤抖的手指下,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亲情的执着守护,每一次尝试都是不愿被时代抛下的倔强。这让我明白,技术的温度,不在于功能多先进,而在于能否承载这份沉甸甸的思念。

为老人们拍照、修图、修复老照片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时光的对话。当镜头对准他们时,那些平日里从容自在的老人,会突然变得拘谨起来。有人整理了好几遍衣襟,有人悄悄理了理头发,有人不好意思地说“老了,不好看了”。可当按下快门,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比任何滤镜都要动人。用修图软件轻轻抹去他们眼角的皱纹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些岁月的印记本就是生命最美的勋章,我懂得了影像的真正价值。它不仅是对当下的记录,更是对过往的珍藏,是让思念有处可寻的寄托,是让生命中的美好得以永恒的方式。

这场下乡经历,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数字时代的浮躁与迷失。在城市里,我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常常抱怨技术带来的疲惫与焦虑,却忘了技术最初的意义。而乡村的老人们,用他们对数字技术的朴素需求,提醒着我们:所有的便捷与创新,最终都应服务于最本真的情感需求。他们让我们明白,技术只是工具,而人心才是归宿。我们教他们使用数字工具,他们却治愈了我们被快节奏生活裹挟的浮躁,让我们重新审视技术与人性的关系,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数字反哺下乡,与其说是我们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他们在成就我们。在这场跨越代际的互动中,我们传递了技术,他们教会了我们感恩;我们带来了便捷,他们给予了我们温暖。这段经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提醒我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都要守住那份对人的关怀,因为真正的进步,从来都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感受到被珍视、被牵挂的幸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