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神语菲】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6

  第二天清晨,我们实践队踏入了蓬莱费东村的红色文化纪念馆。馆内肃穆无声,尘封的历史静候着我们的探寻。时光在纸页间凝固,凝结成一份份泛黄的文献、一张张模糊的照片、一件件沉默的旧物——它们承载着峥嵘岁月里不屈的灵魂,无声诉说着这片热土上曾经激荡的壮烈风云。

我们看到当时那些打着补丁的血迹斑斑的担架,看到战士退下的八路军战服、马鞍,看到当年战士自己造的手榴弹,就好像回到了那段硝烟四起的峥嵘岁月。最撼动我心灵的,是亲手翻阅那些字迹依稀的文献资料:在精心保护的玻璃展柜下,一份份当年村民亲笔书写的入党申请书、战地日记、支前记录,字里行间饱含滚烫的信仰与朴素的赤诚。我的指尖轻触展柜,仿佛也触到了那些墨迹的温度——七十多年前,正是这些普通百姓在烽火硝烟中坚毅挺立,以血肉之躯构筑起民族的不朽长城。那一刻,历史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名词,而成了与我脉搏相连、呼吸相通的灼热存在。我们实践队员围拢在展柜前,轻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分享着心头的震撼,历史就在我们低语交谈中从纸页上悄然复活,变得可触可感。

这次与历史的真切对望,让党史教育有了沉甸甸的质感。从前课堂里抽象的革命道理,在费东村这方天地间突然具象为活生生的抉择与牺牲:那些书页间跃动的名字,那些照片中年轻的面容,无不印证着信仰的千钧分量。在纪念馆的庄重氛围里,我豁然明了:革命何尝不是由无数平凡个体肩扛使命、以微小身躯撑起时代巨浪?我们青年一代理应承其衣钵,让红色基因在血脉深处激荡奔涌。

走出纪念馆,夕阳熔金般涂抹在费东村的屋舍上,恍如为这方英雄土地披上荣光的绶带。这纪念馆宛如一座时光码头——我们怀揣教科书里的历史碎片而来,归航时却已载满鲜活的生命记忆与灵魂印记。青年一代唯有真正贴近土地的温度,用双手拂去历史的尘埃,才能从文献的褶皱里触摸到信仰那永不冷却的体温。当历史不再是书页上沉睡的标本,我们便真正成为了薪火相传的守护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