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杨慧聪】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1

在快节奏的校园生活里,我们常被忙碌裹挟,却忽略了精神滋养的力量。这次参与拍摄并剪辑科学家精神宣讲小视频,见证同学因科学家精神实现蜕变,让我对“信仰与成长”有了全新感悟。

一、相遇:迷茫与曙光的交织

最初接触拍摄主题时,同学小刘,小王和小金的状态让我们揪心——课上昏昏欲睡,课后沉迷游戏,谈及未来满是敷衍。可当我们决定以“科学家精神唤醒青春”为脉络,故事有了奇妙转机。我们跟着小刘,小王和小金翻阅钱学森传记,看他们读到“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时,指尖不自觉发颤;见证他刷到“两弹一星”元勋们在荒漠中啃窝头搞科研的故事,眼眶逐渐湿润。这些瞬间,像暗室里透进的光,让我们捕捉到“蜕变”的可能,也为拍摄锚定了方向。

二、创作:精神传承的拼图

拍摄中,我们记录小刘,小王和小金在教室里的革新,捕捉他们经历对先辈科学家精神的深刻感悟之后的变化;剪辑时,把钱学森归国受阻的压抑画面,与小刘,小王和小金曾经在教室浑浑噩噩的镜头交叉,将科学家们突破技术封锁的激昂片段,和小刘,小王和小金后来熬夜改方案的奋进场景并置。每一次剪辑点的抉择,都是对“精神唤醒”的强化——从钱学森对祖国的赤诚,到他们对理想的重拾,我们拼接出一条跨越代际的“精神传承链”,明白先辈们的信念,真的能穿透岁月,点燃年轻人的斗志。

三、感悟:被点燃的青春火种

视频成片后,看着小刘,小王和小金从“躺平”到“奔跑”的轨迹:因钱学森归国的波折,重新审视专业价值;受邓稼先隐姓埋名的坚守,主动加入科研小组……我们都被深深触动。这不再只是一个人的蜕变,更是科学家精神照进现实的生动注脚。它让我懂得,那些伟大先驱的精神,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能实实在在击穿迷茫、点亮人生的火种。

这次实践,于我而言是场“精神觉醒”。拍摄剪辑的过程,让我见证精神如何转化为改变的力量,也让我在记录他人成长时,完成自我激励。往后,我愿带着这份力量,以科学家们为灯塔,挣脱懈怠的惯性,朝着热爱的方向奋进,让自己也成为精神传承里发光的一环,用影像、用行动,传递这份能改变人生的炽热力量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