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探寻烟台城市起源,增强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完成烟台山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后,近日深入烟台城市发源地——所城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寻根城市记忆”主题深度实践活动。
活动上午,团队聚焦所城里的历史内核。在斑驳的古城墙遗址前,队员们使用专业测距设备辅助观察,结合讲解深入了解了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的“奇山守御千户所”作为海防要塞的厚重历史。清晰可见的牡蛎壳灰浆痕迹,无声诉说着古代“以海筑城”的智慧。队员们亲手触摸沧桑的墙砖,深刻感受到先辈们保家卫国的艰辛与担当,有同学感慨:“这城墙就是烟台的脊梁,刻满了守护的故事。”随后,团队走进保存完好的传统四合院,细致观察其精巧布局与建筑细节,并通过与老居民的交流,聆听了生动的家族变迁和生活习俗,对胶东民居文化和城市的历史脉络有了更鲜活的认识。
时近下午,实践重点转向文化传承与活化新生。在街区内的非遗工坊,队员们兴致勃勃地近距离观赏了烟台绒绣、剪纸等传统技艺的精湛展示。部分成员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了基础针法和刻刀技巧,亲手制作了简单的绣片和剪纸作品,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调研中,团队特别关注了所城里保护修缮后的活化利用实践。他们走访了成功转型的文创店铺和特色民宿,观察传统空间如何巧妙融入现代功能;同时也记录了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如新业态对原有社区生态的影响,引发了队员们对历史街区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
活动结束时,队员们围坐交流,感触良多。大家一致认为,踏上所城里的石板路,才真正触摸到烟台这座城市跳动的古老脉搏。这里不仅是最初的地理坐标,更是承载着乡愁、凝聚着智慧、延续着文脉的精神家园。从明代抵御外侮的军事卫所,到如今见证烟火人间的文化地标,所城里的变迁深刻映照着国家与城市的发展历程。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传承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深度探访,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历史认同感、文化自豪感以及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