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王安庆】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8-20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烟台大学赴聊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了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菜屯镇周桥村,作为服务队的一员,我很高兴能参加此次的社会实践,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普通话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次实践中令我最深刻的一个实践活动便是“普通话培训工作坊”,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团队中几位普通话二甲的成员轮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培训,其中包括发音的纠正,常用词汇和语句的练习等,我们对学生纠正了几个常错的读音,比如:给予、巷道、压轴等,其中的一些读音我们也经常读错。当我们对于一些错误读音进行纠正时,学生们惊奇的反应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实践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在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与村民,包括大人和小孩的交流中了解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率并不高,只有在与外地人或者两人彼此讲话听不懂时才会使用普通话,而且是带有方言气息的普通话,但也能达到交流的目的。由此我们深切的感受在乡村中推行普通话是任重道远的。我想起了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求讲普通话,我当时小,也不懂得啥是普通话,只好装模做样的改变自己的语气,时间长了以为自己已经能够讲好普通话,直到一天朋友和我说:“你能用普通话说话吗?”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我这么长时间以来根本没学会普通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普通话受环境影响而终归还是变好了。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普通话的推广是任重道远的,但也不能心急,要一点一点的来,小孩在学习的阶段里会遇到各种人,进入各种环境,他们会在成长的学习中逐步的掌握普通话,而大人则在生活中会与各种人进行交流,在与各行各业的人进行交流中他们的普通话的水平是会逐步提高的。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感受到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使用普通话能够推进教育的普及,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融合。同时,当大家都使用普通话时,政府的政策宣传将会更加的方便,减少乡村振兴的阻碍。

  • 附件【实践队棚外合影.jpg】已下载
  • 附件【大棚内.jpg】已下载
  • 附件【大棚外.jp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