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二十大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红色党史文化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传统文化走进日常生活,烟台大学赴聊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于8月2日上午到达聊城市周桥村村委会,讨论普通话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普通话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传播,还能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普通话使得乡村能够更清晰地展示自身的特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首先,团队人员来到了聊城市周桥村,村子氛围良好,到处都是红色气息,村民热心好客。我们深入探讨普通话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如何成为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关键工具,为乡村的美好未来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随后,在聊城市周桥村村委会,实践团队与村民进行了讨论,随后一起进行了一起唱红歌的活动,今天实践队选的红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队员们的心声,也唱出了村民的心声。最后,实践队的队员依次进行演讲,讲述普通话和乡村振兴的关系,普通话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是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它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普通话的普及,乡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政府的各项政策,还能增强与外界的联系,吸引更多资源和机会。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推动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其目标是提升乡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乡村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的党史学习,团队成员们深入学习宣传了习近平新时代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讨论了普通话也乡村振兴的联系与关联,更好地传承了红色基因、勇于承担时代任务与责任,接起时代的交接棒,努力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