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小队参观了青岛博物馆中的“青岛史话三”展区,讲述了青岛城市从清朝末年正式建置,历经德、日强占,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第一次统治,八年抗战,迎接解放的历史。讴歌了青岛人民抵御外辱、前仆后继、争取解放的革命事迹。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青岛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
首先,一踏入博物馆,就被那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吸引。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青岛乃至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节点。这些文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20世纪初期的青岛栈桥、火车站、大港一线是德占青岛期间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栈桥,又称铁码头、前海栈桥等,是清政府胶澳设防后,于1892年在前海修建的青岛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德占初期,栈桥作为唯一的货运码头,为方便运输,德人在桥上铺设了轻便铁轨。1901年秋天青岛火车站竣工。1904年3月6日大港一号码头正式开放,胶济铁路延至码头。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使山东腹地、青岛与国际市场连为一线。
同时这个展馆也让我了解到了青岛近代的发展历程,1897年,德国东洋舰队武装登陆,占领青岛。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租借青岛99年。德国殖民当局为加强殖民掠夺,建立了以市政建设为基础,以港口为枢纽,以路、矿为触角的殖民经济开发体系,使青岛迅速演变成为殖民地性质的近代商贸港口城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打着将青岛和山东权益归还中国的幌子,对德宣战,出兵占领青岛。日本在德国已经建筑港口、路、矿的基础上,一方面进行物资的直接掠夺,另一方面利用青岛及其腹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日资工商业殖民经济。
此外,博物馆还通过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