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环材学院】揭开黄河入海口野外生物面纱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8-09

【最新动态 环材学院】揭开黄河入海口野外生物面纱

近日,由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黄河生灵,“材”子铸盾实践队深入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开展一场为期数日的野外生物多样性探寻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观察记录该区域丰富的生物种类,提高公众对生物保护的意识。

首先,实践队员在前期对黄河三角洲进行调查,据了解,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环渤海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基础区与关键保护地,‌拥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随后‌实践队员乘坐观光车深入园区,在电力杆上发现栖息的白鹳,该物种被称为“鸟界国宝”。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由“候鸟”变为“留鸟”,慢慢开始在东营筑巢繁殖。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到的在电力杆筑巢的白鹳

接着,实践队员沿黄河边徒步进行观察,并发现赤麻鸭,根据工作人员介绍得知,赤麻鸭其体型大,全身棕黄色,在鸭群中格外醒目,是最好认的鸭子,很多人亲切地叫它“小黄鸭”。小黄鸭脸和头部呈白色,嘴、脚、尾巴和翅尖呈黑色,飞行时白色的翅上、翅下覆羽和铜绿色的翼镜明显可见。赤麻鸭以草、植物嫩芽、沉水植物、陆生植物的种子以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与其他鸭子相比,对水的依赖性较弱,经常在岸边、桩或石头上单脚站立,把头缩在羽毛里休息。






图为栖息的赤麻鸭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和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处的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这也正是该实践队队员观察重点保护生物的理论来源。

我们还见到芦竹、白茅、荻等芦苇的“近亲”,它们形态与芦苇相似,却又截然不同,就近观察,其差异显而易见,远而望之,则泯然于茫茫“苇海”中。

图为实践队队员现场考察野生动物

经过为期多日的实践考察,实践队员通过自身实践探索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明确新时代的“环境人”,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此为指导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次黄河生物多样性探寻活动,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更体现出年轻一代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担当。通过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提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