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敦煌研究院座谈会讲话精神,烟台大学建筑学院访陇寻迹敦煌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团于7月25日至8月5日,在甘肃敦煌西千佛洞、鸣沙山、敦煌博物馆、莫高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摄绘留真迹,访谈探遗踪】
7月26日,烟台大学访陇寻迹团队赴甘肃敦煌西千佛洞访问学习。调研团队在这里实地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洞窟形制、壁画及彩塑艺术特点,并运用摄影、测绘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现状。
其中,队员们重点观摩学习了4号、12号、14号和16号佛洞。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佛教教义,还融入了当时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为研究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线索。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对西千佛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团队还访谈了当地文物保护专家和管理人员,了解西千佛洞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措施与面临的挑战。

【科技护古迹,沙海试新工】
7月27日,晨光尚熹微,考察团成员们来到鸣沙山脚下,调试了搭载基于StableDiffusion人工智能模型自主研发的远程文物考察修复程序的机器。晨光熹微下,机器前进、后退,灵活敏捷。团队成员们在调试过程中,不断优化机器的性能,确保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高效运作,助力敦煌遗迹的保护。这不仅是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尝试。

【博观赏古韵,触史感流光】
7月28日,考察团在敦煌博物馆近距离接触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敦煌博物馆的建筑兼具古典与现代之美,外观古朴典雅,内部则巧妙地模拟了石窟的设计,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浑然天成。馆内展品丰富:敦煌壁画、敦煌遗书、敦煌雕塑、敦煌陶瓷、敦煌织造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团队深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8月1日,团队前往莫高窟考察学习,壁画文化和雕塑文化加深了团队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古时代牛羊特质的岩画、精美传神的佛像、栩栩如生的骆驼、各种精美的纹饰……这些壁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展现了古人的生活、信仰和艺术追求。队员们仔细观摩了壁画,并对其中的精神与文化标识提取记录。

敦煌,这座古老城市,见证了时光的流转,收录了文明的硕果。团队一行经过此次调研观察,不仅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深刻地体会到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