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法学院】周村烧饼香酥脆,“非物文化”亘古传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8-01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非物质文化发展的前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血脉,烟台大学法学院 探寻周村烧饼千年香韵,启航文化传承实践之旅暑假社会实践队 近日前往山东淄博周村烧饼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

一、初探周村古大街

迈入古色古香的周村大街,走向周村烧饼博物馆,周村烧饼的面纱就此揭开。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特别关注了周村古大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实践队参观了周村烧饼的制作工坊,亲眼见证了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师傅们的手艺精湛,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匠心独运,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我们还走进了大染坊等历史悠久的建筑,了解了古代染布的基本工序和独特的工艺特色。这些古老的工艺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勤劳,更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二、了解历史,体验周村烧饼制作工艺

实践队成员进入博物馆内,立刻被弥漫的芝麻香味所吸引。这股浓郁的香气,如同一条隐形的丝线,牵引着实践队探寻美味的源头。负责人热情地带领队员们游览了博物馆展厅与长廊,娓娓道来周村烧饼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的故事。在会客室里,负责人告诉队员们,周村烧饼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传承至今,畅销海内外,老少皆宜的秘诀就是其自身的特点:薄香酥脆。另一方面就是它独特的手工技艺,一百多年坚持手工制作,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周村烧饼的关键工序都是机器替代不了的。队员上手实践时发现,从外面看到师傅制作周村烧饼时感觉很简单,很神奇,而自己上手却有一定难度,做出来的烧饼有大有小,厚薄不均。这才发现周村烧饼不用机器制作,游客们吃的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像是品味里面蕴含的文化,一种蕴涵着周村独特魅力的文化。

三、实践结果分析探讨

实践队员采访了当地居民,结合互联网上的资料,发现周村烧饼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味的传统小吃,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小作坊广泛发展,使得周村烧饼质量有参差,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品牌知名度。当地人们普遍认为周村烧饼是特产,实践队看到周村烧饼优秀的一面,更希望当地强化其品牌,这样在互联网上可以买到更高质量的周村烧饼。在周村烧饼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当下,更好地传承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告别周村古大街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法学院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周村烧饼以其独特性"薄香酥脆"屹立于世界烧饼之林,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而制作烧饼的技艺也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正所谓“实践是检验事物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队员们知道了周村烧饼畅销海内外,深受大家喜爱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天然的本质与它的独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周村烧饼,在它不变的传统造型和的创新的传播方式中大步向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