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党永童】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7-27

今天,我们深入学习了胶东革命历史时期的京剧改革工作,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运动,主要集中在1938年,即红色根据地兴起的“京剧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革新,更是一次文化上的深刻变革。它将京剧这一传统戏剧艺术与胶东红色文化的诸多元素相结合,为京剧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次改革中,19421010日成立的“延安平剧研究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院在1944年上演的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不仅展现了革命主题和革命精神,更是京剧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剧的成功上演,标志着京剧在表现革命题材上的突破,也为后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胶东革命时期的京剧改革对中国戏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场改革不仅推动了京剧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和变革,更为后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径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它影响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使得中国传统戏剧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焕发新的生机。

这场京剧改革运动的理念和实践,被后来的戏剧工作者保留并继承,为中国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它促进了戏剧表现形式和语言的创新,激发了全国范围内戏剧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融合的探索。这种全面的 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戏剧的美学观念、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更为中国戏剧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胶东革命历史时期的京剧改革工作进行学习,我深刻理解了艺术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及文化在革命和变革中的重要作用。这段历史时期的京剧改革工作,凸显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的创新来表达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价值,理解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也在当代社会中寻找到了启示,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相结合,为文化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这段历史时期的京剧改革工作,无疑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和探讨,以期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 附件【图片13.jpg】已下载
  • 附件【图片12.jp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