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物电学院 周子健】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7-26

在如今提倡绿色低碳生活的时代,垃圾分类成为了一道必答题。为此,我积极参与了在烟台山风景区有关垃圾分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收获了宝贵的感悟。

整理问卷和采访结果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自身思考的梳理。我将问卷和采访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将问题进行分类,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1.缺乏对垃圾分类标准的全面了解。 许多市民对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还存在误解,例如将塑料制品直接扔进可回收垃圾桶,或者将电池、灯管等特殊垃圾与普通垃圾混合在一起。

2.垃圾分类设施不足,缺乏引导。 景区内的垃圾分类设施不够完善,例如分类垃圾桶数量不足,标识不清,或位置不合理,导致市民难以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3.缺乏有效的宣传引导。 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也缺乏对正确分类的引导,导致一些人仍然存在混投垃圾的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我意识到仅仅依靠问卷调查和采访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行动起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我将整理的分析结果与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1.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 需要用更生动、更易懂的方式,让市民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以及正确分类的重要性。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制作视频、动画等更具吸引力的宣传内容,也可以在景区设立宣传栏、展板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垃圾分类融入到景区的文化氛围中,例如设计垃圾分类主题的解说牌、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相关知识。

2.完善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分类环境。 应在景区内设置清晰易懂的垃圾分类标识,并配备分类垃圾桶,方便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同时,要加强对垃圾分类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避免设施损坏或混用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科学设置垃圾分类设施的数量和位置,避免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

3.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乱扔垃圾的行为。 要对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加强巡逻力度,及时制止乱扔垃圾的行为,并对违规者进行教育和处罚。同时,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例如在景区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对乱扔垃圾行为进行记录和取证。

4.推动全民参与,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 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并定期开展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可以邀请环保志愿者参与到景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中,也可以组织一些垃圾分类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而市民则是垃圾分类的关键主体,需要积极学习、自觉参与,并为垃圾分类工作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烟台这座美丽的城市,将更加洁净,更加文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