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环材学院】寻黄河非遗经典,觅华夏文化瑰宝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7-24

7月12日上午,烟台大学“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黄河非遗文化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淄博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耐火材料和山林、煤炭资源,为其陶瓷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F7D06

(图为中国陶瓷琉璃馆展品)王姬供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淄博窑完成由陶向瓷的过渡,寨里窑的青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宋时期,陶瓷烧造技艺日趋精进,器类齐全,地方特色更加鲜明,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白地黑花瓷和铁锈花、兔毫瓷等独树一帜;宋代,白瓷作为贡品为皇家所享用;明清时期,在这里形成以淄川、博山为代表的陶瓷生产基地和产品销售中心,以寨里窑、磁村窑、博山窑为代表的淄博窑成为我国的古瓷名窑。淄博陶瓷琉璃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与守望,不仅记录着陶瓷琉璃建设的过程、展现着其文明的发展历程,还彰显着淄博陶瓷琉璃深厚的文化底蕴。

14105

(图为中国陶瓷琉璃馆展品)吴雨桐供图

7月12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玉黛湖生态村庄园拜访淄博花灯非遗传承人张向仁老师,探索花灯文化。实践队员与“淄博花灯”的非遗传承人张向仁老师深入交流,了解花灯的历史来源,演变发展以及传承现状。在实践过程中,张向仁老师多次提到文化的重要性,并列举众多历史实例,就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并强调文化要随着时代进步,具体一点则体现在花灯的支撑物由高粱秆、竹条演变为现在的钢条焊接。同时,张向仁老师也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花灯要与时俱进,要融入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并且在不同的地方还要考虑当地的地方文化。”在与张向仁老师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懂得热爱与坚持的重要性,张向仁老师说“那时候哪有什么非遗,只知道喜欢,非遗呀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4C18E

(图为张向仁老师讲解淄博花灯的制作样板)吴雨桐供图

62653

(图为张向仁老师与“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社会实践队队员合照)吴雨桐供图

本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到此结束。实践队员们不仅对淄博非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更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有更新的了解与感悟。队员们将继续努力,为推动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守护和弘扬宝贵的黄河非遗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