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法学院】找寻民间遗产 赓续非遗传承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7-22

7月18日,韵古传今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实践队在出发之前了解到长岛渔号发祥于长岛群岛,是渔民耕海渔业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号子,在长期的渔业劳作中,渔民为了能凝心聚力,团结协作,逐渐形成了号头领、众人和,以 “哎、嘿、呦、哇、嗨就”等虚词为内容的吆喝,这就是初期的渔号。为了探寻长岛渔号的起源与传承,我们找到了长岛渔号传承地与传承人孙老师。

一、与长岛渔号传承人交谈

我们从当地了解到目前长岛渔号在发展与传承中有较多阻碍,传承人老龄化与人才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的长岛渔号传承人逐渐老去,而年轻一代对于这一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导致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娱乐方式,而非传统艺术,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流失的问题。社会认知度不高与缺乏宣传,尽管长岛渔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但其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并不高,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使得长岛渔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难以提升,进一步限制了其传承和发展。

图为当地渔民停船拉网时正在喊渔号

二、与当地渔民们共同讨论问题所在

我们需要对长岛渔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其历史渊源、艺术特色、社会功能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文化价值,并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应加强对长岛渔号的保护,包括对其表演形式、音乐特点、歌词内容等方面的保护,防止其被过度商业化或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可以尝试对长岛渔号的表演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可以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作品。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渠道,扩大长岛渔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制作相关的视频、音频、图文资料等,上传到各大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长岛渔号。同时,可以组织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如音乐会、展览、演出等,吸引更多观众参与。


图为团队合影

随后,在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渔船,并且在老渔民的帮助下,在渔船上欣赏到了实打实的渔号,在一声声渔号的指挥中,渔民们驾驶的渔船互相配合的相得益彰,上网、竖桅、摇橹各种动作非常娴熟,这一传承了三百多年的民间艺术给我们极大的震撼,让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的信念更加坚定,认为存在于民间的艺术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被埋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