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黄河入海口新污染物的存在对黄河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情况,给黄河生物性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黄河生灵,“材”子铸盾实践队,于2024年7月10日,前往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十二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图为实践队抵达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实验站
实践队的第一站,选择在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实验站,科研人员带领成员参观实验站的科普展厅,通过学习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队员们对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展厅中的科普内容,全方位地展示出,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来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才能最大价值地发挥科研在生态保育中的应用价值”在科研人员的耐心讲解下,实践队员初步掌握新污染物对水质、生态以及生物保护的危害知识,了解到监测和预防新污染物的必要性,为实践团队后续将要进行的水样采集、分析处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图为科普基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科普展示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科普基地
在参观过科普基地后,实践队成员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做了实地调查,为后期水样采集规划采样点。相信在深入研究黄河入海口地区新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后,该团队能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推动黄河入海口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图为队员沿途观察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确认水样采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