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农业污染治理作为保障用水安全的重要一环,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7月17日,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农人共兴邦,助农你我他”团队来到了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川村,以“农业污染治理事关用水安全”开展相关农业治理活动的调查和整理。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无序堆放,不仅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更对水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已成为保障用水安全的当务之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如何科学防治农业污染、确保用水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据悉,为应对这一挑战,政府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一方面,加大农业污染治理投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严控农业污染源头。同时,鼓励引导农民采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们与当地的人交流,当地的劳动人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建设和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加强对散养户的监管和指导,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养殖污染。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秸秆还田、畜禽粪污堆肥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变废为宝。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同时,加强农村改厕工作,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减少生活污水对水源的污染。经过一系列努力,农业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明显提升。
在以后,当地将继续深化农业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农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的“水缸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