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最新动态 机电学院】仲夏乡村行,产研新探索

来源: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07-18

7月17日,烟台大学“菏”芯力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了菏泽市曹县苏集镇张士庄村-芦笋金蝉种植基地。芦笋尖尖,金蝉生金,这种“芦笋金蝉”立体种养新模式的推出,让农户们做到了“一块土地两份收入”。我们实践队的队员对这一特殊产业进行了实践调研活动。

晨光熹微,朝露日升,队员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张土庄村的村口集合,集合完毕后,队员们踏着晨露,走进了农户家中进行探访。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带头人”朱之春的家中,朱之春说:“最初我自己养金蝉,村民看到我种了三四年效果很好,也开始跟着做了。”尽管前些年金蝉价格不是很高,但近些年来,金蝉价格逐年上涨,于是村里人养金蝉的农户越来越多,全村70%的村民都开始种芦笋、养金蝉,而朱之春自然成了村里的领头羊、带路人。告别了朱大爷之后,队员们又随机深入农户家中调研,每个农户都对这种产业模式赞不绝口。

当队员们正采访到张大爷家时,外面天空已是黑云压城,恐怕是风雨欲来。雨天时防水排涝的措施必不可少,队员们拿着农具,跟随张大爷去到田地里,帮助张大爷一起“排水保笋”。队员们首先跟着张大爷将已经成熟还未被水淹没的笋采摘下来,装进竹筐,而后在张大爷张大娘的指挥下采取“挖沟排水”的方法进行排涝。在活动过程中,张大爷同队员们讲到“20厘米规格的白笋,目前一斤卖五六块钱,价格高时一斤可以卖到七八块钱。”另外张大爷还表示,一亩芦笋地能养殖100多斤金蝉,笋农每亩可增收至少一万元。听了张大爷以及其他农户的看法之后,队员们都感受到“芦笋金蝉”这种模式的确给农户们带来了巨大收益。

随着排水劳作活动的结束,队员们也告别了张大爷,来到了基地里,对曹县苏集镇张士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新义进行了深入采访。

当队员们赶来时,张书记和其他村委委员正在基地里考察,张书记热情地邀请队员们一同参观,并基地中新模式的耕作产业原理向队员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考察结束后,队员们向张书记了解到,“芦笋金蝉”这个产业模式是由村委会共同商议决定的,投入的人工也不多,因为是夜里劳作,天气比较凉快,老百姓也都很能接受,并且芦笋和金蝉的产销都系统一体化。芦笋出售方式是公司+农户,金蝉则也有很多外地客商来采购,供不应求。但当队员们问道关于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时,张书记表示,芦笋机械化收获难度太大,金蝉收获时也需要大量人工,目前机械化程度只35%~40%左右。通过与张书记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芦笋金蝉”该模式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机械化程度略低。结束采访之后,夏风轻抚,张书记与队员们合影留念后热情告别。

实践探访结束后,队员们齐聚一处,就今天所得到的信息进行讨论,大家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一起思考如何助力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雨声渐小,微光穿透乌云,飘洒在了每一个队员的肩上。

仲夏乡村行,产研新探索。通过今天的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到当地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难度之大,我们力求从生产手段上解决物质装备的困境,减少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难度,将“芦笋金蝉”的机械化种植发展起来,与农户们携手并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