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号,烟台大学“童心同行”支教队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特地开展了一节趣味实验课程。
这节趣味实验课程吸引了许多同学的参与,同学们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制作了非牛顿流体并体验了它的奇妙变化。非牛顿流体是一种既能流动又能保持形状的物质,它的粘度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们用土豆淀粉和水混合制作了非牛顿流体,然后用手指轻轻触摸它,感受它的液态;用拳头猛击它,感受它的固态;把它捏成球状,然后放开手,看它慢慢变成液滴。

图为支教队员为同学讲述非牛顿流体
学生们对这种神奇的物质充满了好奇和惊喜。在制作完非牛顿流体后他们还观察了酒精燃烧的现象,了解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和助燃的原理。支教队伍用酒精浸泡了一些棉花球,然后用打火机点燃它们,让学生们看到棉花球上的蓝色火焰。支教队员们解释了酒精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有机物,它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他们还让学生们用手指沾一点酒精,然后快速点燃并吹灭,感受酒精燃烧时产生的温度。他们告诉学生们,酒精燃烧时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不会对手指造成伤害。

图为同学亲手制作非牛顿流体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支教队伍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科学之旅。队员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趣味实验课程,激发起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