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社会实践
首页 >> 正文

【实践感言 外语学院 邓珂欣】社会实践感言

来源:外国语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3-08-18


这一天,我们来到烟台市博物馆来感受烟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烟台,古称芝罘,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目前许多国家的航海图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烟台。

烟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古就是一个天然良港。作为中国南北海上交通枢纽,通往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至清代晚期重兴海路漕运,烟台跃为中国北方滨海商贸重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被迫开埠,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和山东省最早的通商口岸,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交汇中,烟台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开埠通商后,烟台社会迅速半殖民地化,从此也拉开了烟台人民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统治斗争的帷幕,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烟台人民始终站在革命的前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伟业。

历史上,为了强岛富民的理想,为了让每一位岛上居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烟台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孜孜以求,努力探索各种发展烟台经济社会的方向,道路和模式,正是靠着他们的坚韧和坚持,烟台坚实地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在抗日战争展区中,从烟台大参军经过抗日根据地建设再走到工人和学生运动,我们了解到,从194510月到1949年春季,胶东先后开展了五次大规模的参军运动,向全国输送了40万人的兵源,有47428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烟台只是一个城市,但就是这个城市,为当时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之外,烟台胶东抗日根据地加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成为全国民主政权最稳固,经济实力最丰厚,革命文化最活跃的根据地,以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烟台是东方海上丝路的启航港,在唐朝与近邻新罗(今朝鲜半岛),日本的贸易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积极作用和枢纽作用,同时也以自身的文化吸引了海外诸国的向往。

在烟台博物馆还看到了烟台举义,辛亥激浪。看到了抗倭英雄戚继光的雕像和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墓志铭。烟台海防建设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加上军队建设的体现,李鸿章多次来烟台巡查,督建海防设施,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为重振海军,于1903年在烟台创办了海军学堂(后更名为烟台海军学校),专门用于培养海军军官。

此次在烟台市博物馆,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让我们充满了文化自信,了解历史,让我们对未来也充满向往。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推进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 附件【03_看图王.jpg】已下载
  • 附件【02_看图王.jpg】已下载
  • 附件【04_看图王.jpg】已下载
  • 附件【01_看图王.jpg】已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