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有两次大规模开放的历史,第一次是晚清,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一次是被迫的,一次是主动的。这些见证了列强侵略中国的老建筑为我们展现的背后的故事,警醒着一个民族绝不可闭关锁国,闭塞耳目,须主动开放,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政府将圣索菲亚教堂整修后设立“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游玩,其意为城市发展及人文景观乃至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切实的、有深度的历史借鉴,使之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作用。
我们站在圣索菲亚教堂前,再次聆听了历史的谆谆教诲。
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街区里博物馆,我们不仅欣赏到建筑艺术,还可以在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里享受消闲娱乐。这里有洗浴、客栈、戏园子、电影院、山东会馆、小吃城、古玩交易场所等。除现代的酒吧,演艺歌厅外,全部彰显出老道外原汁原味的风情,客人在仿旧环境里,在优雅的现代客房中,开窗俯视楼下,边听戏边品尝美食,一饱东北特有的历史地方特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留下的老建筑就是一首老歌。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就是一首洋为中用的老歌,它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些老建筑曾经在历史的舞台上光彩夺目过,如今,虽然风烛残年,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的哈尔滨人民,又让它们焕发了青春和活力,它历史沉积的厚重文化,为哈尔滨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更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很难想象曾经的中国曾遭受过战火的洗礼,无数座城市都曾留下战争的阴影,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国家前进富强的脚步的绊脚石,国家和平共处,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才是现代各国的主旋律。哈尔滨作为最北边的城市之一,虽也曾遭受过战火,但却像其他城市一般,曾经的落魄反而更能激励现在的进步,俄罗斯的风情文化在这里有着一席之地,在哈尔滨的这座伏尔加庄园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