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算来,十五人的十六天一眨眼就过去了。时间轻轻像是不想留下痕迹,但在那些看似普通的场景里,我的内心已百转千回。
我还记得面试时的那个问题,你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最大收益人是孩子还是自己。我当时的答案是双方受益。今天我重新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并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我开始潜意识的认为我们似乎获得了更多。我们的阅历比起孩子多许多,有时候会更理性,我们可以控制付出,也可以做出选择。而孩子的性子单纯,只要认定,就视为真理,直步向前。
加上路程的十六天,我收获了友情,读懂了克制,学会了坚持,还有远方那些孩子的记忆。班里有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和我的队友闹矛盾时,我的另一个队友对他说,“也许未来会有很多批像我们一样的老师会教你们,因此我们对你来说不是特别的,而我只教过你们,你们就是我们的唯一。”我也曾感慨这样的感情,然后释然。
他说:“我不说再见,是因为我知道我不会如约而至,而这往往是离别的意义。”我第一次懂得,离别并非是伤感,开心地道别,也是另一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