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在盛夏出发 一起去看乡土中国
故事的开始其实是5月14日,主力团队刚刚组建完成。大一的新手小白在不断探索中确定选题,为了提高团队知识层次进一步扩建团队,寻找指导老师,撰写策划,从毫无想法到4万字满篇逻辑体系,花费了团队每一个老师和成员的心力,就这样踏踏实实的走下来了。借指导老师韩老师的话“人都是一样的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就能做到最好”。终于不负众望,从校重点团队第一名,到入围省重点、全国重点,烟台大学法学院“三权分置”下宅基地“使用权”调研队,一直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党校培训上曾说“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 ”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贯彻党中央与团中央的决策部署,向社会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帮助大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1日我们团队“三下乡”正式开始,我们来到了淄博温家村,通过跟姜书记以及的交流,我们得知本村宅基地的最新情况,确权问题正在进行,拿到不动产权证后村民可以经过村集体开证明后到银行贷款或者租赁等方式流转,但是目前村民私自流转宅基地的现象依然严重,主体依然局限在村民中,“三块地”改革中宅基地部分确实难以推行。后来我们来到了枣庄山亭区李庄与温庄,见过了“最美李庄”改造后的特色小院,学习村集体新型旅游合作社来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的方法,也了解了枣庄当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情况。最后的村庄站是济南三涧溪村,我们与高淑贞书记热情交谈,并合影。我们团队一起参观三涧溪村乡村振兴展览馆,探索当地发展为全国乡村振兴基地的路径。
除了深入村庄,我们也到访了烟台开发区律所以及法院,枣庄市中级法院和国土资源局,通过与负责人的交谈,得知他们对宅基地政策的不同理解与看法,让我们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是我第一次带领团队社会实践,也是参与社会实践时间最长的一次,更是最有意义最有收获的一次旅程。特别感谢我们指导老师一路以来的付出和陪伴,同时我更爱我的队伍和我所有的队员,志同道合的人才会喜欢一片风景。这一路的经历,可能毕生难忘。难忘的是与队员们激情的讨论学术问题,难忘的是与队员们四处奔波的调研,难忘的也是晚上空闲时间里一起赏月聊天的放松。
我愿称这路旅行为永远在路上,山上的路可能永远没有尽头,来探路的永远不知疲倦。“动力来自于山顶上的一切和被踩在了脚下的那一片”,深入乡村,了解基层;反哺乡村,送法下乡。在我心里,法学生总有一些责任在身上,这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了解了村民的需求,我们看到了村集体的无奈,我们正探索着振兴的道路,我们正推动着立法的进步,这是我们此行的成果。最大的感悟来自于切身投入实践,投入社会,去看乡土中国,去感受世间百态。我深刻的了解了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或许在一些学者眼里制定法律是理性的条款,却忘记了合乎情理,合乎民俗;或许法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却忘记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国家发展之际,我们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使命,通过实践不断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立法进步。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是滴水穿石,胜利的曙光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