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青年帜
首页 >> 正文

【环材学院】付长利:焚膏继晷 囊锥露颖

来源: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18-12-13

付长利,现担任环材学院团委科技部部长。虚心努力,刻苦学习,对专业知识兴趣浓厚,善于思考和分析。2017年5月,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17年5月,烟台大学节能减排大赛校级一等奖。2017年7月,烟台大学首届“金相技能”大赛三等奖,2017年12月,获“优秀学生奖学金”,2017年12月,烟台大学第四届PPT大赛三等奖2018年6月,烟台大学第二届“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2018年8月,全国第七届“金相技能”大赛三等奖。

勤奋严谨,砥砺前行

贝弗里奇说过: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对于付长利,勤奋与严谨便是他一直对待科研,对待工作的态度。他从大一一入学便接触到了科技立项。他说一开始进入实验室是枯燥的,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早起去实验室看炉子,因为实验的反应周期是12个小时,所以就要在实验室从早上八点一直待到晚上8点。实验不光有一次,无数次的实验不仅需要强大的毅力去坚持,更加离不开的是严谨的操作与记录。一不小心的出错,很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很大的偏差。他不满足简单的设计,更希望能够将科技创新付诸与实践,而就是拥有了严谨与勤奋的态度,付长利才能在如此多的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佼佼者。

审视不足寻突破,致力科技尽善美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付长利便是这样一位不畏礁石阻碍、不怕巨浪侵袭的科研人。在别人眼中,付长利收获了许多荣誉,令人艳羡,但却不知他在光鲜的外表下,是有着如何强大细腻的心:“想要做好科研,就得以时间为代价,付诸耐力、专注力,平时多花功夫大力实践,不能急功近利,每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都需要一次次失败经验的沉淀。”有着这种信念,付长利得以继续他的科研创造,孜孜不倦,不曾放弃。像普通人一样,比赛准备期间他也会焦虑难安:“在准备期间压力大到让人处于崩溃边缘,我们有时间就谈谈心,交流交流心得,以此来缓解压力,比赛结束了我们才如释重负。”他认为,在各种比赛中,磨炼抗压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增强韧劲才是科研人应该一直追求的目标,而荣誉仅仅只是附加品,不应舍前者取后者,如此,才能走好科研这条路。在致力科研的道路上,他从不谈困苦,不艰辛,对待科研,他眼中有着一种渴于探索的光芒,促使他越走越远。

清浊可辩,气指破岚

清者轻,扶摇直上万里云,世间万般物,沁渗出入,皆有法可循;浊者负,昂首眦目窥苍生,泾渭两清浊,交汇分明,终入黄河去。人总要记着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始终秉刻在他的心中,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切真看出他与其他大学生的不同。时时刻刻都明确自己想要什么,金相大赛被消磨殆尽的指纹,顶住重压的双学位,恰恰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对于大一新生有着十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新生们可以在大学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动力充足地走在学习这条主干道上,同时,更不要受身边浑浊者之气,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主观个体,没有谁是其余人的客观存在。做上邪之清者,不甘同魑魅魍魉,此乃清浊可辩,气指破岚。

“只有努力不会背叛你”。诚哉斯言,古今同理。付长利学长在科技,生活中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追求早已成为习惯。每一次的打磨都是在为梦想助力,每一次的挑灯夜战都在不断照亮前方的旅途。最后,正如付长利学长所言,愿你置身伟大时代,看到的,是时代的浪潮,你不再抱怨波涛滚滚的凶险,而是能看到,大海本身就是资源。

共青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8年12月12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