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青年帜
首页 >> 正文

【法学院】宋天骐:以法为舟,直挂云帆济学海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19-05-10

宋天骐,男,烟台大学法学院2016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烟台大学法学院校友办助理、法学院研究生会科研部副部长、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法务负责人。自2015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在学习科研中不断发挥出带头模范作用。综合测评成绩连续2年均位居班级前3,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版权局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三等奖(研究生组)、山东大学(威海)首届“半岛研究生法学论坛”征文二等奖、烟台大学“十大优秀学生”、优秀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思源”科研创新一等奖学金等近20项表彰荣誉。其在校期间,专业文献阅读量百万字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完成学术论文10余万字,主持或参与校级科技创新基金4项,开展实习调研约10次、时间约700小时,为导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做基础研究约100小时。2019年,顺利考取吉林大学法学院民法学博士研究生,将继续跟随我国著名民法学者房绍坤教授学习、研究。

日月鉴初心,长路砥砺行

学术这粒种子,或许早在大学时期便在宋天骐的心里萌芽。2012年,他加入了本科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生学术编辑部——西部法苑。这便是这粒种子种下的开始,阅读、研讨、讲座等学术训练,约稿、审稿、校稿等编辑工作,这些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他学术的心田。倏忽间,学术已经悄然融入了他的生活。2016年,他进入烟台大学法学院读研。读研期间,他像苦行僧一般,在还没有允许学生乘电梯的日子里,一个人背着大书包每天爬向六楼的法律图书馆。在课余时,身边同学正享受青春的恣意,而他在图书馆,手里拿着的是一本本厚厚的学术专著;在节假日,身边同学都已回家或去游玩,而他还在图书馆,陪伴着的是一摞摞打印好的学术资料。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着,拼搏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2016年的国庆期间,其完成了研究生期间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公开传播权的界限——著作邻接权人的权利正名与保护》。论文投到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因观点新颖而被录用,他也收到了参会邀请。这对一名研究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与激励,也正是这种无形的激励,再次催生了他心中的学术种子。他决定,多看文献,多写论文,多做研究。同时,他积极关注学术交流,参加全国性研究生学术论坛或暑期学校4次,并在半岛法学研究生论坛上作主题报告,获得与会评委老师的好评。随后,他又积极向各高校的社科类学报投稿,虽几经坎坷,但终有4篇学术论文被录用。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雏鹰勇展翅,羽翼渐丰盈

宋天骐本是一名内向的男生,也曾数次因表达问题而遭遇尴尬。但这并不能成为他前行道路上的阻碍,他勇于挑战自己,突破藩篱,积极尝试专业学习。2018年4月,他通过了万华化学集团法务部门的面试,得以参加一项涉外法务项目。专业实习中,面对法律英语和项目任务的双重挑战,他务实求战。最终,他与项目团队一起完成了超过10万字的法律研究报告,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好评。此外,在2016年至2017年,他还担任烟台思哲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务负责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这就是宋天骐,他以独有的韧劲,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摆脱安逸,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努力!

知与行合一,方能见真章

宋天骐始终坚持着“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的基本认识,积极参加学校、学院承办的各项会议、学术活动等,积极投身学院的研究生工作。2017年8月,他自愿牺牲掉美好的假期时光,以志愿服务者身份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2017年度工作会议暨重点研究基地(法学类)主任联席会议提供会务服务。同时,他作为法学院研究生会的学生干部,积极探索法学研究生的卓越法律人之路,读书研讨会、案例研习会、论文互评会等活动的开展获得了研究生的好评。在宋天骐的心里,不仅有着对学术孜孜以求的执着,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希望点亮一盏明灯,既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也给更多的研究生们奉献光芒。

法学研究之路漫漫,他能够不忘初心、保持热心、坚守本心。“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即将踏上新征程的宋天骐,会永葆对学术的赤子之心,依然奔跑,不断前行,不愿停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