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青年帜
首页 >> 正文

【生科学院】王娅楠:志存高远,破浪长风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19-05-18

王娅楠,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生153-1班学生,曾任生科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学生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葡萄酒协会宣传部部长,班级团支部书记,生173-1班导助等。曾获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第七届山东省生物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暑期社会实践获得山东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现已被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录取。


“梦想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

王娅楠笑言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说:“一闲下来就会焦虑,要把更有意义的事安排上。”她的大学生活忙碌紧张,除了学生工作和科研实验,她将大把的时间投入到考研备考中。而对她来说,梦想大概是陪伴整个旅途最重要的灯塔。在那段枯燥难熬的复习时光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期待新学校里的新生活和新朋友。“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心里有梦,心中有期待,就不会累,反而会感觉很充实。”凭着对未来志向的执念与渴望,她选学校、查资料、做计划,捱过一年的孤独奋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考取了目标院校。

“坚持做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她承认一路走来曲折艰难,但总归有些期望支撑自己笑着品味所有辛苦。成功举办活动的成就感,激励她愈发细心和果决;答辩时讲台上万众瞩目的自豪感,鼓舞她不断创新和努力;对知识的渴望和探求,鞭策她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并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有意思,很多人会因所做之事枯燥无味而放弃努力,而她却以梦想为桨,把希望和憧憬化为了坚持下去的源源动力。当破晓的光芒洒满遥望的彼岸时,学海逐梦的她便有了横渡汪洋的力量。如她所言:“在黑暗里仍要有美好的向往。”说不尽的理想和讲不尽的期冀拼接出无限热爱,让她心心念念的明天更加明朗。


“每次交流都让我变成更好的人”

或许是怀着看尽长安花的年少轻狂,王娅楠总愿意去触摸新奇陌生的纹理,去打开、去发现、去感受不同人物背后的新鲜世界。

回忆和生科院老师共同走访、与同学支教时的经历,她万分珍惜老师们同她温暖而用心地交谈,让她体会出不同年龄段对世界不同的认知感受。在学生团委工作期间,她感激三年来部门干事的陪伴和学长学姐的培养,取长补短的沟通交流不仅让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让她收获了回忆满满的美好友谊。参加互联网+比赛的两年里,她不断摸索,在于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同伴的相处中找到了最有效的合作方式,也学到了管理组织团队的一些方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望向父母时,那句“只要你想做,家里都支持”的认可和鼓励,总会萦绕耳畔,一字一句,都让她又斗志昂扬,信心满怀。

“交流刷新人生、建立三观,这是更上一层楼的基础。”王娅楠坚信,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每次交流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不同知识摩擦出的火花照亮了她不熟知的领域,带领她走进另一座文化殿堂,也映得她鲜衣怒马,灿烂辉煌。


“大学生要用价值为自己正名”

“急功近利”、“不靠谱”、“整日混天度日”、“‘双非’有什么能力”等等,一系列尖锐又冰冷的词汇扣在大学生的头上,也戳进了王娅楠的心里。

任导助期间,她看到了当代青年人不成熟的一面,但是可爱的学弟学妹们也让她惊喜于他们的好奇心、创新性和责任感。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充满生生不息力量的群体。“这个世界好像总对大学生抱有偏见。”她严肃且坚定,“但大学生是有实力的,我们并没有很差。”

从自卑到自信,王娅楠努力探索着年轻生命存在的价值。万家灯火必有人负重前行。她从前辈那里学到了这句话,并把它奉为圭臬。现在的人太在乎自我反而会失去自我,我们要耐得住辛苦和寂寞,多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正名。”为此,她号召学弟学妹们不仅仅要好好学习,还要谦虚,要善良,要开朗,要向往,要远离浮躁的功利心,要坚持做完每一件自己选择的事。知识是底蕴,是财富,是反驳质疑的武器,是未来某条路旁的指示牌,而品格则像是获益匪浅的习惯。瞳孔折射三元湖碧波的孩子,要有热爱整颗星球的温柔,也该有擎起宇宙的勇气。

大一的时候她曾对自己说,希望四年后的自己回望来时路,不会后悔在烟大度过的每一天。如今的她做到了,她把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交到了真心的朋友,遇上了悉心教导的老师,更重要的是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踏着倔强而铿锵的脚步,她收获了丰硕饱满的果实,绘了一图丰富多彩而熠熠生辉的大学画卷。

祝福每一朵遇季而开的花,也祝福正值韶华的她。

生命科学学院团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