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慧,现任化173宣传委员,曾任烟台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宣传部干事,曾获优秀共青团员、社团先进个人、国家奖学金、金正环保创新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建行杯”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二等奖省赛银奖、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赛三等奖、烟台市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烟台大学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烟台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姐,李心慧回忆起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感慨万千。刚来到大学时,李心慧和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样,因为对所学专业还不够了解,所以稍有迷茫,化院的老师点燃了她对化学的热情,极强的适应能力使她快速地调整状态。也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随波逐流亦或安于现状,“我们身边永远不乏各种优秀的人,要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但也要平衡学习和其他兴趣爱好的关系,清楚自己真正的实力与水平,如有不足之处一定要尽快弥补,让才华经得起检验。”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联宣传部的工作、做自媒体表达对时事的观点、参加科研训练以及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在她看来,大学期间既要好好学习也要积极尝试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情,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资格与机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收获更多的东西。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勇敢的尝试才会有所收获,敢于正视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也许,正是这份坚持,才成就了李心慧精彩的大学生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她看来:“虽然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回想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它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当进入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后,知识更加偏向实际应用,老师们在讲课过程中会结合自己丰富的实际经验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李心慧也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化工领域和化工人所需的专业性与严谨性,所以她性格里踏实、认真的特性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研方面,她也秉持着“耕耘”的信条。至于为什么想到去接触科研,她说是因为在科研过程中我们能更加具体地将所学知识或是拓展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成果,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大改变。在大二下学期,正好遇到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机会,她与同实验室的同学组成了丹青不渝团队,在团队生活中不断打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最终呈现出了满意的作品。李心慧说:“在比赛过程中老师的指导、评委的建议和与其他参赛项目的比较学习让我意识到科研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需要将专业结合实际,更有创新意识、更加求真务实。”抱着学习和敬畏之心,这段实验室和学科竞赛经历更加坚定了她深造的决心和面对困难的信心,更加确定了自己追逐的方向。李心慧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机会和未来简历上的经历都是靠努力和奋斗得来的,不要守株待兔也不要幻想坐等其成。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李心慧在大三学年,获得过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自然离不开她的善思与规划。她很喜欢总结和反思,每门课程都会有学习笔记,她并不是机械地抄写,而是融入自己对课程的思考,把课本中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在充分理解后融会贯通成便于自己理解的点,把它变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实用性学习笔记”。时间既是固定的,但同时也是机动灵活的,李心慧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会按照学习、工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规划。最后,最后她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其实成绩的进步更多的代表着学习方法的进步,而学习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步步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端正学习态度,此时此刻每个人的起点是相同的,而终点怎样就要看这期间谁投入了更多的自制力、自主性和计划性。
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将来。这四年的成绩和荣誉背后,是她踏实的付出和永不言败的执着。长路漫漫,她会用踏实做事、辛勤耕耘的态度,书写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的无悔青春!
来稿时间:3月22日 审核人:陈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