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首页 >> 正文
向下箭头
青年帜
首页 >> 正文

【法学院】侯亚宁:追梦之光,直面挑战

来源:法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1-03-19

侯亚宁,烟台大学法学院法191-1团支部成员。

任职经历:曾任法191-1副团支书、烟台大学广播台播音员、现任法191-1学习委员、法201-1导师助理,烟台大学谠言直声宪法宣讲团宣传部部长、法学院主持朗诵队副队长、烟台大学主持朗诵队干事、法学院辩论队队员、烟台大学校辩论队队员。

获奖经历:第四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烟台大学赛区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烟台大学赛区三等奖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20第二届“星辰杯”世界大学生巡回辩论赛最佳辩手2020年华语辩论世界杯烟威赛区冠军、最佳阵容第二届“浪浪杯”网络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第四届“星球杯”网络辩论赛亚军、最佳辩手第十届“薪火杯”烟威地区高校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2020争鸣烟园烟台大学校辩论赛小组赛最佳辩手2019法学院新生辩论赛亚军、最佳辩手第二届烟台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六届烟台大学“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

平衡工作,享受生活

学习与活动这两个往往在时间上发生冲突的词困惑着许多当代大学生,侯亚宁曾经也困惑于此,但是在她认真分析把握以后发现,二者并不仅是对立关系,还存在一种互补的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通过活动反映到学习,再将学习的东西反馈到学习,在此基础上不断取舍和选择,最终坚持下去。她还是一个生活的享受者,她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约饭,喜欢旅游,喜欢看剧,喜欢看书,在日常生活中总能发现她沉浸在自己生活中的快乐。

最佳辩手,谁与争锋

她是校辩论队的佼佼者,是各个辩论比赛的常胜军,是辩论场上的璀璨之星。她的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点点滴滴的付出堆积而成。她说:“辩论对我来说是一种兴趣或者不止于兴趣,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了,她作为一个法科生,应该培养自己辩论能力,但她打辩论不仅仅为了培养能力的,而在于一种执着和坚守,真的喜欢这件事而踏踏实实的去做,不为其他,只为无憾青春。她还是学宪法讲宪法比赛的第一名。从学宪法讲宪法省赛的主持人到该比赛的参赛选手,从旁观者到参与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众所周知,要达到质变,需要量的积累和把握时机,侯亚宁正是掌握了这个技巧,她潜心备赛,反复修改稿件,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抓住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最终不负努力获得成功。

爱我所爱,砥砺前行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侯亚宁在辩论以及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和成绩,多次斩获各种奖项。成就的取得与她对辩论和演讲的热爱是分不开的,在提及辩论时,她说,辩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编者认为,这并不是说将辩论的状态放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对话中,而是辩论已经是她的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填充进生活的角落,使每一天变的充实。侯亚宁提到的一位学长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可以在考研的时候还坚持每天做一场辩论赛的复盘,一场比赛要一个小时左右还要做复盘时间就更久。我觉得这是真的喜欢才能坚持下来的事情。”在前行的道路上,谦虚是人的第二位老师。荣获了多场比赛的最佳辩手的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在采访过程中,侯亚宁将自己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归功于帮助自己的老师与同学,在备战到凌晨两点的比赛过程中,她说,是队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团队的合作让自己不断成长。每一次比赛后都能发现自己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让她最为欣喜的地方,因为看到了下一次比赛进步的空间。当我们取得的进步时,请把它看成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驿站,看作是一个歇脚点。侯亚宁懂得了这一点,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高中时每个人都从起跑线上出发,三年马拉松结束,每个人又到了不同的终点。命运的齿轮在不停转动,重新洗牌,我们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选择什么样的速度奔跑,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这段岁月,是自己的选择。每个人走在路上,每个人都在成长,相信侯亚宁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披襟斩棘一帆风顺,奔向未来更好的自己。

来稿时间:313   审核人:孙世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