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同学们深入了解社会实践内涵,践行“学行合一”的育人理念,4月25日晚,由法学院团委主办,团委志工部承办的社会实践宣讲会在综合楼223室举办。团委书记薛红霞老师、2016级辅导员刘运正老师、2017级辅导员孙世玉老师以及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代表邵纪元、张仪和赵冬学受邀出席本会,16级班团、17级学生积极参加。
本次会议分为社会实践内涵介绍、经验分享、注意事项和现场答疑四个部分。会议伊始,由志工部范婧怡通过PPT详细地讲解了社会实践的四大板块,即实践概述、实践流程、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她强调,调研类社会实践的选题不可过于宽泛,应与国家方针政策相结合,关注选题的社会意义。她展示了法学院2017年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第九届“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优秀个人和集体的名单,鼓励同学们勇于参与,激发了现场同学们对社会实践的兴趣。随后,三支优秀实践团队代表依次上台进行经验交流。“投融资体制改革视角下特许经营类ppp项目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实践队”代表邵纪元鼓励同学们从学术出发,积极查阅教授论文,注重于教授沟通交流;“石材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实践队”代表张仪强调,选题应结合法学院特色和队员兴趣,还应注意团队内的分工配合;“共享经济模式的风险及其法律应对研究队”队长赵冬学结合自身经验,指出实践过程应注重科学性,脚踏实地。会议尾声,由薛红霞老师做总结讲话并着重介绍了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转化的相关问题。薛红霞老师动员同学们积极利用学院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借鉴经验,结合优势,将实践成果有效转化。最后,现场的学生们积极提问,薛红霞老师耐心的进行了现场答疑,使同学们对社会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会场气氛热烈,参加会议的学生都受益匪浅。
此次社会宣讲会让学生们汲取了优秀经验,对社会实践有了深入了解,进一步增进了对实践过程的认知,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学院优良传统,为进一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