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大学
  • 加入收藏
基层风采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机电学院】啄木鸟志愿服务协会赴烟台大学幼儿园开展“小牛顿”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团委发布时间:2024-12-09

为激发小朋友们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在机电学院团委指导下,“啄木鸟”志愿服务协会于近日赴烟台大学幼儿园,开展了“小牛顿”科普志愿服务活动 。

活动开始,志愿者们将制作的幻灯片展示给了小朋友们,幻灯片包含科学原理、实验步骤以及趣味互动环节,给小朋友们讲述了科学理论,也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兴趣。随后,在“海底火山”实验中,孩子们沉浸其中,见识了“海底世界”的壮丽奇观。实验一开始,志愿者们准备了一个透明的大容器,象征着海洋。随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混有红色食用色素的热水倒入一个小碗中,这碗热水代表着“岩浆”。当热水被慢慢置于大容器底部时,受到温度差异的影响,热水迅速上升,带动色素翻动,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容器内变得绚丽多彩。接下来,是 “牛奶彩虹”实验,这个实验让小朋友们眼前一亮,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到了科学的魅力。实验开始,志愿者们先将一杯牛奶静置在桌上,接着,志愿者们轻轻地在牛奶表面滴入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这些色素缓缓扩散开来。但随着志愿者们将一滴洗洁精触碰牛奶表面,原本平静的牛奶瞬间让人眼前一亮,色素开始快速旋转,最终形成了美丽的色彩。最后,是“水球漂浮”实验,它颠覆了孩子们对于重力的传统认知。实验中,志愿者们首先制作了一个装满水的小气球。然而,当它被放置在装满水的透明碗中时,水球没有下沉,而是稳稳地漂浮在了水面之上。这一反直觉的现象让孩子们十分疑惑和好奇。实际上,这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和气压的原理,使得水球内部与外部的水之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空气膜,正是这层空气膜支撑起了水球,让它得以漂浮。

这些实验分别利用了表面活性剂与牛奶脂肪相互作用、水的张力科学原理等,让孩子们在实验中学到了与化学反应和表面张力等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小朋友们对自然现象探索的兴趣以及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本次“小牛顿实验”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团委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帮助大学生志愿者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协助团委更好的开展工作。接下来,学院以及团委将继续开展此类科技教育活动,结合专业特色,激发小朋友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贡献力量。

审核:姚岘   来稿时间:128

关闭